四、基尔海军基地

    四、基尔海军基地 (第2/3页)

缩减了百分之三十左右。在过去,这么一艘标准排水量超过35000吨的巨舰整个的船坞建造周期长达三年到三年半的时间,而在采用了这种新式的建造方法后,预计只需要两年半左右的时间船体就能完成船坞建造,开始下水后进行舾装。

    “各位先生,尽管我们在建造如此庞大的军舰时,碰到了一些困难,但是在海军装备计划部门和各个分厂及材料、零件供应商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所有出现的问题都已经得到了妥善地解决。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一号舰已经开始安装动力装置。按照进度要求,一号舰会于1936年11月期间下水,但以目前的施工进度来看,完全有可能在1936年中旬就能够下水进行舾装。”在船厂会议室里,总经理鲁伊特向来自帝国海军造舰部门的主管介绍着目前施工的这艘战列舰的建造进度。他是来自于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成员,原本属于第二帝国海军的基尔德意志海军造船厂目前已经被改造成了一家国有的股份公司,国有股份依然还占有百分之三十五的比例。除了国有股份外,巴伐利亚王室持有这家船厂百分之二十的股份,而卡尔皇帝也持有这家船厂百分之十的股份,所以这家船厂的总经理是来自巴伐利亚王室的代表。

    在奥地利和南德联邦帝国内部的七大造船厂其实只有两家是纯粹的私人造船厂,一家是克虏伯家族控股的基尔日尔曼尼亚造船厂,另一家是位于奥意边界的蒙法科内冈茨联合造船厂,其余的象的里雅斯特皇家造船厂、帝国联合造船厂都有哈布斯堡皇室的股份。另外科佩尔的亚得里亚联合造船厂和波拉的帝国海军造船厂国有股份的比例更是高达百分之三十五,这已经是帝国政府所规定的企业国有股份持有比例的上限。而在北德,两家最大的造船厂布洛姆-福斯和伏尔铿都是私营造船厂,只有威廉港的海军造船厂和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造船厂在海军部的名下,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造船厂原本是霍亨佐伦家族的产业,也被合并到了北德海军部造船局管理。

    在魏玛共和国,自从埃希曼成为总理后,也仿照奥地利模式开始对北德的工商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国有化改造和整合。他的这一“新政”也使魏玛共和国迅速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工业生产总值快速增加,国内失业已经大幅减少。

    此举也让埃希曼和德意志民族统一工人党赢得了大部分北德民众的支持,与奥地利和南德帝国一样,埃希曼上台不久也宣布撕毁《凡尔塞条约》的限制,开始大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