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刺杀(二)

    七、刺杀(二) (第2/3页)

中,拍摄下了不少现场照片。

    法国警察很快就查明了枪手的身份,这名杀手名叫弗拉多,是保加利亚布尔什维克游击队“马其顿革命军”领导人米哈伊洛夫的司机。但南斯拉夫方面坚持认为这是克罗地亚乌塔沙组织干的,要求引渡正在意大利的乌塔沙领导人帕韦利奇,但意大利领袖以毫无证据为由对南斯拉夫人的要求不予理睬。

    亚历山大国王生前深信联邦制会造成南斯拉夫王国的分裂,一直采取强硬的手段来维持这个王国的统一,但他去逝时,身后却留下一个充满了猜忌、实际上已经四分五裂并且动荡不安的南斯拉夫王国。

    正在英国留学,只有十一岁的彼得王储立刻返回贝尔格莱德继位,但他还不满18岁,南斯拉夫的政权实际上落在了摄政的保罗亲王手上。许多塞尔维亚人把身上有巴伐利亚血统的保罗亲王看成“外国人”,但实际上这位亲王比亚历山大国王更具有泛南斯拉夫思想,他反感狭隘的塞尔维亚民族意识,认为只有使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都具有与塞尔维亚人平等的政治地位才是确保这个王国长治久安的唯一解决之道。

    保罗亲王把克罗地亚领袖马切克等人从监狱里放了出来,并且希望他们能够组成一个“民族和解政府”,共享这个王国的权力。他还与马切克博士进行了多次会谈,就给予克罗地亚人自治地位,在王国内实行联邦制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

    马切克博士则同意克罗地亚放弃谋求独立,把军队、外交、海关和邮政等权力交给中央政府,在一个统一的王国框架内实现有限的自治。

    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事件却打断了他们的谈判进程。

    1934年8月2日,魏玛共和国兴登堡总统在位于波森的诺伊代克庄园去逝。

    这一代强人,德意志帝国时代的陆军元帅,魏玛共和国自成立之后令局面稳定下来的总统,走完了自己87年的漫长人生。虽然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由于他的健康问题和老年痴呆症的影响,这位老元帅实际上已经不怎么过问这个国家的政务,但是他的存在,对于处于极度混乱中的魏玛共和国而言,却是最大的安定因素。

    菲舍尔迈着大步穿过的里雅斯特皇家造船厂锵锵作响的船台,来到停车场,准备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