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红色帝国(二)

    十三、红色帝国(二) (第2/3页)

奥地利方面进行技术合作,目前还没有能力进来搅浑水。

    于是,一行人原本认为十分紧张的行程变成了一次惬意的旅行。

    由于身边一直有俄国军官“陪同”的原因,菲舍尔很难接触到真正的俄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他们访问的一些俄国工人家庭明显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谈话的内容大多也都是些程式化的东西,这些内容在俄国的报纸上随处可见。大部分的俄国人都被洗脑了,认为这个世界都是他们的“伟大领袖”所创造的,目前他们享受的“美好生活”也正是基于他们领袖的赐予。

    在红场,菲舍尔见到了令他极为震憾和难忘的一幕:十几万的普通工人、士兵、农民和学生排着长队,怀着忐忑、景仰,顶礼膜拜的心情小心翼翼地进入到乌米扬诺夫纪念堂,来瞻仰他们“伟大导师”的遗容,有些人甚至在走出纪念堂后禁不住痛哭流涕。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阅历的军官,菲舍尔敏锐地感觉到这其中所蕴含的可怕力量——如果象这样的一群人走上战场,将会表现得多么可怕,他们悍不畏死,为了自己捍卫的信仰能够舍弃一切,甚至是无视死亡。

    这将是一个十分可怕的国家。

    菲舍尔注意到大街上的俄国人似乎很满意目前的生活,他们心情平和,待人温和,脸上看不到维也纳人、慕尼黑人、柏林人或是汉堡人那种行色匆匆,常见的浮躁和冷漠。虽然生活品的供应十分匮乏,在副食品商店前似乎永远都排着长队。

    一个多么矛盾的社会。

    俄国人的办事效率始终令人无语,直到十几天后,谈判才重新开始。俄国人派出的是他们主管舰船装备工作的海军副人民委员伊萨科夫上将,他明显是得到了最高层新的指令,很快就提出把新战列舰的重量消减到42000吨,主炮也可以选择目前已经完成研制的斯柯达SK35型380毫米/L45舰炮。

    很明显,朱亚什维利急于加强他的红海军,而42000吨差不多是目前俄国造船厂最大的建造吨位能力,除非他们再对现有的船坞进行大的改造。

    但是俄国人把造价降到了6500万金卢布,这可低于哈切克的预期,“6750万卢布,3000吨船用钢值不了多少钱,其中只能节约不到600吨的装甲钢,也就是十几万卢布的事,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