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潜艇部队

    三三、潜艇部队 (第2/3页)

开始,帝国海军又开始了新型潜艇的研制和建造。

    随着越来越多原第二帝国潜艇部队技术人才和军官的加入,奥地利帝国海军的潜艇技术很快就赶上了战争后期德意志帝国的水平。

    德国海军在一战期间总共建造了300多艘各型潜艇,在战后大约有220多艘被协约国俘获和瓜分。在战后,《凡尔赛条约》中严格禁止北德,甚至是南德联邦海军再拥有任何潜艇,大批的优秀潜艇人才都被吸收到了奥地利海军当中。

    不过,在25年重新改组后的帝国潜艇部队规模却一直没怎么扩大,一直保持在三十多艇左右的数量,那些保留下来的老式潜艇在1930年前就全部退役,转交给了海军学院作为训练之用。

    二战后各国潜艇技术的发展,全都受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潜艇技术的影响,不过各国根据自己的情况,又发展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特的理论。这其中,以英国的潜艇和反潜技术发展得最好。

    相互为假想敌的美国人和日本人由于需要潜艇部队远渡重洋去进行长距离海上作战,他们所设计和建造的潜艇排水量都相对较大,续航力很远,特别是潜艇的水面航速是各国海军中最高的。不过,他们所建造的潜艇最大潜深和隐蔽性较差。

    由于地中海海域活动面积和水深的限制,帝国海军在战后最初研制的几种潜艇的都是水面排量在700吨左右的中型潜艇,直到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失效后,才开始建造排水量超过1000吨的远洋型潜艇,而且装备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到1938年,帝国海军已经装备有近70艘潜艇,数量上已经仅次于美国海军和英国海军。

    在潜艇司令部报到几天后,维尔纳就被一辆标着潜艇部队标志的蓝色李斯特敞蓬汽车接到了潜艇码头——足有数百米长的一排灰色的钢筋混凝建筑物里面。一般情况下,潜艇很少停放在露天码头,在港口时都会进入到艇库之中。

    在艇库的内部,一百多米长的混凝土码头两侧差不多都系泊着一艘潜艇,有些锈迹斑驳,有些则油漆锃亮,显然是刚刚入役。

    在主码头一侧,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零部件,有些是新到的配件,而有些则是更换下来的零件。有几台舰用柴油机被拆得七零八落,满是油垢的机身上散发出难闻的机油气味。有几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