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战备

    三四、战备 (第2/3页)

机械化步兵师的组建和编练工作。

    仅仅陆军方面每年对各型车辆的需求就不少于10万辆。

    航空兵建造是陆军装备的另一个发展重点。

    “斯卡帕湾轰炸计划”是帝国新成立的战略空军所提出的一份作战计划,这份计划提出如果英德间爆发战争,战略空军将会对这个英国最重要的海军基地实施轰炸,以图削弱英国的海军力量。但这份计划的实施需要有性能优异的远程战斗机对轰炸机部队的有效护航才能做到,这就要求帝国航空兵所装备的战斗机需要有超过2000公里的航程。

    帝国作战飞机一直以来令人诟病不已的续航力问题在1938年终于得到了部分解决,这得益于最新的风洞实验室的建成能使飞机拥有更为优化的气动外形,最新的张紧铝合金蒙皮使飞机的机身更为简捷流畅,空泡式整体座也减小的座舱阻力和拥有更为广阔的视野。

    BF109本身就拥有这个世界最完美的机身设计,改进了一些小的缺陷后实际上差不多已经达到了螺旋桨飞机的极致,唯一令人诟病的就是它只有900多公里的最大航程。但在机翼内部各自加装了一副大容量自闭式油箱之后,它的最大航程达到了1280公里,勉强达到了空军所要求护航战斗机续航力的最低标准,再加挂了两个副油箱之后,其作战半径更是达到了将近1000公里左右,差不多足以覆盖整个英伦三岛。

    李想在战后这么多年的努力,在航空工业上面的成效最大,帝国每年的电解铝产量达到了38万吨(包括匈牙利),这也是能支撑整个帝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埃希曼成为帝国首相后,德意志帝国的国民经济生产就开始逐渐转向了半军事化,军工生产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逐年增加,现在航空制造业、造船业和机械加工、汽车制造行业都开始围绕着军工生产进行重新改造。

    帝国工业发展计划委员会就是军方对国内军工生产企业进行重组和统一计划安排生产所设立的机构。与之同时设立的还有帝国战略资源储备委员会,这个机构专门负责各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的储备和管理,另外几家根本就是赔钱的,但涉及帝国能源安全的大型煤制油和废旧塑料裂解炼油工厂也归这个委员会管理。

    进入1936年后,帝国海军在1934年开工所建造的四艘“拉德茨基”级战列舰开始陆续下水栖装,这免不了又是一通大张旗鼓的宣传,而原来北德海军所建造的两艘“拉德茨基”级改进型战列舰也预计会在1939年上半年开始入役,加入到帝国海军的作战行列。

    届时帝国海军将会拥有六艘新锐的战列舰,从而超过法国和意大利,一跃成为欧洲仅次于英国皇家海军的第二号海军强国。值得一提的是原来北德海军所建造的两艘战列舰在下水后不久依然被命名为“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这不禁让李想很感慨历史强大的惯性力量。

    只不过这两艘标准排水量达到37800吨,装备有12门330毫米主炮的“历史名舰”现在的实力绝非是另一个时空中被英国人“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吊打的孱弱“纳粹战巡”可比的,就单舰的性能而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