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罗马

    三四、罗马 (第2/3页)

总司令开会决定:鉴于法国即将投降,意大利王国应当及时向英法同盟进行宣战。

    意大利领袖是想趁火打劫,他认为这场战争在几个月之内就会结束,却没有想到这只是刚刚才开始。

    这种结果在皇帝的意料之中,意大利人是不可能听从他的劝阻的,意大利领袖对于扩张他的北非殖民地充满了热情和干劲,以维根斯坦上将为首的军事代表团实际上是来评估意大利人的军事实力的。

    地中海和北非战场被一分为二,意大利领袖并不希望看到德军介入北非战场,海军方面第三帝国负责东地中海战场,而意大利海军负责西地中海战场,北非的法军和埃及的英军由意大利陆军对付,而中东战场则交给了德国人。

    这是双方的军事协议内容,实际上就是在划分地盘。

    墨索里尼认为不需要德国人的帮助,仅凭自己手上的军事力量就足以单独取得北非战场的胜利了。到于马耳他岛,他很不情愿地勉强同意与德意志帝国共同作战,在战后两国平分这座地中海要塞岛屿的管理权。

    意大利领袖有如此的底气并不是毫无道理的,在这个空间,由于利比亚油田和矿产的开发,意大利的经济实力和三军的装备比另一个时空中要强得多。意大利每年的钢铁产量为320万吨,比另一时空多了将近一倍,利比亚的石油产量为700万吨(和奥地利平分),另外每年还能生产12.6万吨的电解铝,这样的铝产量在欧洲各国中仅少于德意志帝国、匈牙利王国和法国。

    墨索里尼对这个混乱的王国治理得还是很不错的,而且还舍得花费巨资在非洲的殖民地进行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自从他在1922年底上台后,意大利人已经在北非的殖民地投入了超过350亿里拉进行交通、能源等基础建设,修建了一条从的黎波里到托卜鲁克之间长达1200公里的沿海公路,的黎波里到迈尔祖格、卜雷加港到阿乔夫之间的铁路(与奥地利合建),在东非还修了一条从阿萨布到亚的斯亚贝巴的铁路(未完工)。

    由于这些年来有利比亚的巨额石油利润的支撑,意军的装备和训练也不算弱,陆军所装备的坦克有3100辆,空军装备的飞机数量超过了2800架(并不是他们所宣传的5000架),不过这其中大部分的机型都是一些老式的双翼机,能够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飞机只有1100多架。坦克中只有700多辆是仿制德国陆军三号坦克而研制的安莎尔多M24中型坦克。

    意大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