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飓风(二)

    三六、飓风(二) (第2/3页)

美元,已经彻底摆脱了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实际上,德意志帝国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因为德意志帝国吞并了波兰、比利时、荷兰和将近一半法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而减小,两国之间的工业生产能力差距反而是拉大了。

    当欧洲的战争再次爆发时,大部分美国民众的内心是发出欢呼的,虽然在嘴上他们依然在宣称所谓的“光荣孤立”和“保持和平”。可实际上,绝大部分美国人都明白罗斯福的立场,但他们依然不顾传统,让这位有着明显参战意愿的总统“第三次连任”,这并不什么欺骗,而是大多数饱受经济危机困扰和折磨的美国人就是在支持战争。

    许多外国人从美国报纸上会得出美国人“不愿参战”的错误结论,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美国民众。在美国,差不多有一半的报纸持反战立场,这只是因为共和党和保守党之间的对立而已,罗斯福能够第三次当选美国总统,实际上就是美国民众们对于战争的选择。

    和以往一样,所有的美洲国家包括美国再次在战争初期选择了观望,当然,作为英王领地的加拿大是个例外。不过,美国人在战争一开始时的立场就并不是绝对的中立,他们打着《租借法案》的幌子,美国制造的飞机、大炮等战争物资乃至舰船都在源源不断的运往英国,为英国人把战争继续打下去凭添了极大的信心和实力。

    因为英国人是有后台的。

    只不过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海军打破皇家海军水可战胜的神话,海上作战中取得节节胜利,并逐渐掌握了大西洋上的制海权,输往英国的海上物资现在变得越来越困难。到现在,从北美运往英国的物资,在最终抵达抵达英伦三岛后的只剩下不到四成,这还是因为德意志帝国海军对于输往英国的食品、医药和纺织品等人道物资运输予以放行的缘故。现在巨大的物资损失已经远远超出了英国的承受能力,英国人看来已经坚持不了多久,战争的天平看来正向着轴心国集团倾斜。

    在德意志帝国的海上“绞杀战略”之下,大英帝国随时都有可能崩溃,那么这场战争有可能立刻就会戛然而止。

    美国人终于坐不住了,现在开始自己跳上前台。

    美国军舰为英国运输船队护航的情况在1940年下半年就经常发生,但是在罗斯福第三次当选总统之前,美国海军还是一直都保持着克制,他们的护航军舰绝不越过纽芬兰岛以东德国人划定的交战海域之内。

    经过一天一夜的海上航驶之后,马绍尔上将率领的这支大西洋主力舰队已经抵达纽芬兰半岛和格陵兰岛之间的海域。这里有一条看不见的特殊警戒线,在冰岛战役开始后,这一片海域也被帝国海军划定在了交战区域内。

    夏天的北大西洋,夜幕降临的时间要比其他季节更晚,大概到晚上11点左右天才能完全黑下来,这显然有助于德国舰队派出侦察机监视附近的海域。

    但是在舰队进入到雷克雅内斯海岭一线时,却天气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