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军工

    四九、军工 (第2/3页)

公室出来之后,萨奇科去档案室里借调了一些帝国陆军装甲兵编制和装备情况的资料,其后的几天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这些档案。实际上他自1935年后就主要和各种装甲装备在打交道,对于帝国装甲部队的情况一直比较熟悉。

    坦克和履带式装甲的生产需要专门的生产线。早在1937年帝国工业发展和计划委员会成立后,就开始了在帝国所有的大中型汽车厂中有计划地扩大履带式车辆的产业规模。逐渐形成以斯图加特、斯泰尔城、纽伦堡、林茨、法兰克福、格拉茨、埃森和沃尔夫斯堡八大汽车生产基地,在收回苏台德地区后,年产十万辆汽车的比尔森斯柯达工厂基本上算是其中最小的。这其中,以维也纳斯泰尔城的汽车生产规模最大,帝国标准汽车公司、斯泰尔-曼利夏汽车公司主要的生产工厂和配件生产厂都设在这里,这两家汽车公司每年的汽车产量加起来超过了50万辆。另外就是保时捷先生任董事长,总部设在沃尔夫斯堡的“国民汽车公司”,它现在每年的汽车产量超过了25万辆。

    总体来说,在开战前帝国每年的汽车总产量达到了160万辆,但与美国人每年超过240万辆的汽车产量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的编制里,汽车的数量要远比坦克和装甲的的数量多得多。在帝国最新的装甲师编制中,装备的坦克数量是216辆,装甲车数量是128辆,但各种汽车的装备数量却是1600多辆。

    在所有陆军装备里,运输汽车的需求量反而是最大的。

    汽车的工业生产能力,以数量来量化的话,差不多有百分之二能转化为履带式装甲车辆,也就是说以帝国每年16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每年大约能够生产出3万辆左右的坦克和履带式装甲车。

    实际上限于原料供应和其他因素,帝国每年的坦克产量只有6000多辆,其中有一半是装备了75毫米反坦克炮的四号坦克,而最新式的五号坦克月产量只有150辆左右。这是让克莱斯特大将和大多数帝国装甲部队指挥官们最为不满的地方。

    问题是如果想要增加五号坦克的生产数量,则势必要对现有的坦克生产线进行调整,这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四号坦克的生产,这又是装甲部队指挥官们绝不希望看到的。在经历了波兰战役、法国战役、中东战役和北非战役之后,几乎所有的陆军指挥官们都希望自己的手上所装备的坦克越多越好,哪怕是性能都已经落后了的三号坦克。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地方。

    虽然帝国工业生产和计划委员会在开战之后,随之大兴土木,在各大汽车生产基地都在全力兴建新的坦克和装甲车辆生产线,但坦克和装甲车辆的生产还是上不去,这些新建的流水生产线想要完全投产,至少要到1942年中旬以后。

    一方面战争带来了永远也不会满足的巨大军备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被征召入伍,帝国内部大部分的工厂都缺少劳力和技术工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军工的生产方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