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朱亚什维利

    五二、朱亚什维利 (第2/3页)

想利用与苏联谈判的机会来多少牵制一下德国。朱亚什维利感觉被欺骗了,下令终止了与英法两国所进行的结盟谈判。

    欧洲的战争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爆发了,最初让俄国人也看傻了眼,使他们的反应慢了半拍。结果就是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拥有一百五十万陆军的波兰就被消灭了,俄国人只是在波兰战役进行了一半后这才匆匆越过边境,最终只“收复”了部分白俄罗斯和立陶宛两国的“被占领土”。

    这样的结果当然让朱亚什维利极为不满。

    德国人把边境推进到了里加湾,而加利西亚王国这个“反革命的桥头堡”领土又扩大了四分之一,他们把边境线向北延伸到了皮亚季河一线,已经直接威胁到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安全。

    不过随之而来的法国战役和中东战役却让这位“红色领袖”感到恐惧,于是他又重新起用了亲西方的李维诺夫,让他出任驻美大使,同时与美国进行秘密的合作谈判。

    在一场罗斯福和朱亚什维利互相比拼忍耐力的比赛中,显然苏维埃联盟方面获得了胜利。俄国人可以坐视大英帝国的灭亡,但美国却不能。

    “这下我们总算是可以放下心了!”

    在得到美国对德国宣战的消息后,苏俄最高领导层的所有人员,都长长松一口气。一直以来悬在俄国人头顶上的那把利剑终于转了个方向,而德国和美国之间的战争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消弱德意志帝国的力量,让他们在无暇东顾。

    美国参战的另一个好处是英国和美国答应向苏俄提供一些他们先进的工业装备、工业技术和军事装备,这中间包括飞机、坦克和俄国急缺的发动机技术。条件已经比以前宽松了许多,只要俄国人答应在“适当的时机”出兵进攻德国。

    适当的时机——这话最终还要看朱亚什维利的判断。

    “你们觉得美国人能够打败德国吗?”

    “嗯,美国想要彻底击败对方会非常困难,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无论德国或是美国,都没有彻底击败对方信心。”安德烈耶夫用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来回应“领袖”的问题。但显然这种回答让朱亚什维利非常不满意,他虽然通过一系列的“大清洗”获得了近乎无限的权力,但在同时也失去了因为党内同志内部的激烈争论来汲取别人意见的机会。在新的领导层里,大多数人变得唯唯诺诺,总是在见风使舵,随声附和。

    “朱亚什维利同志,根据国防委员会的分析,美德两国之间战争的胜负,最终将由海上战争的结果来决定。相对而言,德国人的海军是他们最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