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生产与后勤

    五九、生产与后勤 (第2/3页)

坦克装备上850马力以上的新式柴油机,这种坦克恐怕永远也无法通过最终评审。除非是陆军装备局肯降低性能指标,只不过这种可能性很低。

    主要是陆军方面对于新坦克的需求也没有那么强烈,目前所装备的四号和五号坦克在战场上已经是难觅对手,况且五号坦克的“大脑袋”随时都能换装成90毫米坦克炮,目前一直装备着75毫米坦克炮是因为最高统帅部要求这么做。

    最近一段时间,萨奇科正在整理自己关于装甲装备技术发展和规模生产方面的心得笔记,这份笔记有可能会被印刷成内部出版物。这不光是前装甲兵总监艾曼希贝格元帅的关注,还因为其听说还得到了皇帝的赞许。

    萨奇科自从进入装备局负责装甲装备的验收和生产以来,就一直强调装备的通用性和生产维护性能,这也是皇帝一直以来对陆军装备要求多次强调过的。比如发动机和底盘,生产厂家可以不同,但发动机和底盘零件的型号却必须一样,零件通用化和标准化的好处是在战时可以大规模批量生产。

    比如现在,坦克和装甲车的履带、导轮、传动轮、负重轮、甚至是桥架都能够由中小型机械厂生产,而大厂主要负责组装和最后的总装,另外发动机上的许多零件实际上也是由中小机械加工工厂或是私人作坊里生产的,这让整个帝国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产能提升了一倍还要多。

    即使这样,随着帝国陆军中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的规模越来越大,似乎坦克和装甲车辆的生产永远也无法满足陆军方面的需要。

    简化生产同时也是减轻后勤方面的压力,随着机械化部队的编制越来越多,对于后勤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标准化和通用化是减轻后勤负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另外就是所有的装备在研制之初就应该考虑这方面的问题,由于装备的型号驳杂和混乱的原因足以让陆军部队输掉一些本应当获胜的战役。

    《装备生产与后勤》第一次较全面深入的论述了陆军装备研制、生产和后勤保障的关系,以及装备对于战时保障的作用和影响。在这个年代中,也已经有了一批专家对军事后勤学和军事装备学进行过探索,但萨奇科是第一个提出陆军装备的研制应当以战时后勤为目标而不是作战性能要求为首要目的装备方面的专家。

    ……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