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广武县侯

    第4章 广武县侯 (第2/3页)

赐自然也是免不了的。

    眼看着到了辰时,一辆马车在张府门前停了下来,大兄张祎与二兄张韪均是峨冠博带,衣衫整齐地站在府门外恭迎来人,张舆亦是拉着张韬走了上去。

    “度支尚书、关内侯张华,前与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遂典掌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之勋。其晋封为广武县侯,增邑万户。封子一人为亭侯,千五百户,赐绢万匹……”

    听到来人宣读诏书,张舆顿时面带喜色。张韬见罢,不由摇了摇头,他这个小侄子如此早慧,怕不见得是好事啊。

    张舆虽然只有七岁,为人却是聪明伶俐,极得母亲刘氏喜爱。作为家中嫡长孙,父亲张华此番被封为广武县侯,日后亦会落到他的头上。更何况以父亲如今的的声望,将来封为公爵亦不是不可能。

    张舆的样子,过于得意忘形了,这并不是一个理性的人该有的样子。想到这里,他不由伸出手敲了敲张舆的脑袋,低声道:“这么不稳重,却要多跟你父亲学学。”

    “你比我还小呢!”

    看着叔父教训自己,张舆不由嘟着嘴,眼中一阵不服,可是在亲叔叔面前,他又不敢放肆,只能在肚子里暗暗抗议。

    张韬当然听不到小侄子的腹诽,看着大兄张祎举止投足间流畅自然,不由一阵佩服。此番传旨,不仅父亲成为县侯,连带着大哥也成为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要知道当初关羽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亦不过被封了个汉寿亭侯而已。虽然时过境迁,爵位早已贬值,也能从侧面窥见当今皇帝对父亲的见重。

    能在如此惊喜面前泰然自若,便说明大兄是个人物。

    想起前世史书记载,这两位兄长均是死于父亲之难,以至于在历史上默默无闻,成为无数历史浪花中毫不起眼的一朵,张韬便不由一阵发冷。

    都说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然而有才华的人却未必会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凡是人,便会衰退、会老化、会腐朽,会化为尘埃,大风一起,便扬尘于世间。

    而黄金,则可以万世不朽,与天地共存。拿人与黄金类比,岂不荒谬?

    看着转身离去的谒者,张韬暗暗告诉自己:“是该从前世的梦魇中解脱了……”

    ——〇〇〇——

    洛阳内城,延年里。

    内城作为最靠近宫城的所在,非是高门大户不能在此处置办宅院。就比如永安里,乃是当初宣帝司马懿宅院所在。而延年里,则是当朝中书监、济北郡侯荀勖的荀府所在。

    自从太尉、临淮郡公荀顗(yǐ)去世后,荀勖便成了颍川荀氏的家主。洛阳城热闹非凡,此时荀勖却是兴致寥寥,他端坐在凉亭之内,双指扰动,悦耳的琴音便娓娓而出。

    琴音如湍湍细流穿过山涧,又如晚霞西落鸥鸟梳羽。花园之中树梢之上,连那枝头的鸟儿都听得入迷。突然之间“叮咚”一声,那鸟儿似乎受到了惊吓,扑扑展翅而去。

    荀勖看着指下断弦,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这世事,终究是不随人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