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三幕大戏(下)

    第18章 三幕大戏(下) (第2/3页)

    当然,王浑的使者在路上有没有受到刁难,其中的猫腻就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廷尉府经过审理,认定王濬违背诏命,给他定下了一个大不敬的罪过。并评王浑为首功,王濬为中功。而皇帝司马炎为了政治方面的考虑,极度不满意这个结果,将审理案件的廷尉刘颂贬为京兆太守。

    只是王浑乃世家出身,又是皇亲国戚,在宗族中有着极大的能量。不得己之下,司马炎便以去世的羊祜为首功,便是告诉他们,你们都别争了,首功是羊太傅的。没有羊太傅的十年经营,你们怎么可能这么容易进入建邺?

    虽是如此,王濬爵封襄阳侯,食邑万户。而王浑却由京陵侯进爵为京陵公,増邑八千户,前后食邑已达到一万两千七百户。两者看似区别不大,然而王濬战后被封为杂牌的辅国大将军,调入朝中,实际上已失去权柄。而王浑却镇守寿春,加封征东大将军,成为东南军区总司令,待遇高低一目而然。

    正因为如此,每次王浑前往军营见王濬,王濬都要盛兵以待,唯恐王浑暗算于他。而王濬每次面见司马炎,亦要陈述自己的功劳,将自己的满腹委屈说给皇帝听。

    二王相争的余韵,亦成为市井中经久不衰的话题。王濬的遭遇,得到了大批士子的同情。

    第三件事,乃是版图改制,引起了洛阳城内一阵求官的风潮。

    自从汉末之乱起,各地军阀纷纷拥兵自立,这次攻灭东吴,也便意味着几十年来整个帝国再次获得了政令上的统一。

    为了应对新的形势需要,大晋君臣根据现实对版图作了一定程度的改动。

    灭吴前期,将三辅地区归属雍州、分河南郡立荥阳郡、废除东郡立顿丘郡、分雍州之京兆郡立上洛郡,以司隶校尉所部十二郡之地设立司州。

    而泰始三年分北益州之地设置梁州、泰始五年分雍州与凉州之地设立秦州、泰始七年分南益州之地设立宁州、咸宁二年分幽州之地设立平州、再加上吴主孙休设立的广州,汉末所设立之雍州,这样一来,汉朝十三州之地由此成为十九州。

    对于人口与版图,详细的资料都藏于府库,属于绝对的国家核心机密,不是一般的官员所能接触到的。要不是有个做中书令的老爹,张韬也不会知道这些资料。

    东吴的户籍资料运回洛阳,经过统计核准以后,目前整个大晋将近二百四十六万户,人口在一千六百万左右。

    当然,几十年的乱世,逃离官府监控的百姓必定不在少数。即便如此,人口也不会超出两千万。而在后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在编的人口数已经达到五千六百万,考虑到被各地豪强霸占与庇荫的人口数未纳入统计,实际上超出六千万也算是正常的。

    更何况,如今五部匈奴以及乌桓鲜卑与羌氐等部落人口很多都已编入户籍,而汉末时期,这些异族却在掌控之外。一上一下之间也意味着,短短一百余年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