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锅碗瓢盆

    第64章 锅碗瓢盆 (第2/3页)

排不上用场了,只能将之换下来,换用“釜”或者“镬(huò)”。釜与镬比较类似,都是圆底的炊具,有的有脚,有的没脚。二者的区别是,釜往往在外面中间制作出两个对称的铜环,而镬则大多在上方保留对称的两耳,中间留有孔洞。

    这个时代大户人家往往几十上百口人,多的甚至会有几百口,小锅做出来的饭肯定是不够吃的,所以做饭的炊具一定要大。

    大有大的好处,大也有大的劣势,那就是加热以后,外壁温度太高,极难挪动。而留有铜环或者双耳,那就方便多了。比如说用木棒往双耳中一插,两个人便可以将之抬下灶台。

    张韬将所有炊具看了个遍,不由摇了摇头。若使用铁锅的话,由于锅圈外围都会用青灰或者泥浆将缝隙密封,所以在灶台下烧火的时候,厨房烟雾很少。而眼前的灶台,无论是甗还是釜,都会留下一定的缝隙,而且由于此类炊具受热面小,加热时间便会无限延长,导致在过饭的过程中,大量烟雾滞留房中。

    “这个灶台,需要重新砌一座啊!”张韬摇了摇头,又去观察一些配料品。

    这个时代的“酱”分为“醢(hǎi)”与“醯(xī)”。

    所谓的“醢”便是肉酱。人毕竟是从动物进化而来,与其它食肉动物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所以“人”之本身一直以来都是一种食物。

    比如说《吕氏春秋》中说,“杀梅伯而醢之,杀鬼侯而脯之”。便是说纣王将梅伯杀了以后剁成肉酱,将鬼侯杀了制成肉干。而《史记》中亦记载,“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这里的“九侯”便是“鬼侯”。由此可知,无论是“醢”还是“脯”,除了体积不一样,制作过程也差不多了。

    人从上古而来,在打猎的过程中,将多余的肉类剁碎,用盐腌着保存起来,以便在动物减少时或者自己有个三灾两病的时候,还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