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不争

    第44章 不争 (第2/3页)

孩子,嘴角搂着一丝幸福的笑容,而对面的男人一边搂着女人,一边不停地逗着襁褓中的孩子,看着孩子“咿呀”的样子,开心地笑了起来。

    小别胜新婚,他又何必在这个时候进去打扰?

    不多时,二人来到寝房之中,虞圆则先行一步,将竹简放在书案上,随即打开香炉添加了些许香料,然后来到木榻前将被褥铺好。回头看到自家少爷盘坐在书案前仔细地看着竹简,想着不久后就要离开张府,不知为何心中突然酸酸的。

    她将自己的被褥铺在榻前的地上,小声道:“公子,阿侬先睡了。你有事记得叫醒阿侬。”

    “嗯,睡吧。不用再管公子我了。”张韬抬起头,看到虞圆已经钻进了被窝中,不由轻声说道。他随后拿起《魏国志》的书稿翻了起来。

    此时陈寿的《三国志》还处于撰写的阶段,并没有正式的名称。自从刘禅投降后,作为蜀汉旧臣的陈寿潦倒多年无人举荐,最后还是父亲欣赏他的才华,推举其为孝廉,这才让他得以以著作郎的起家官职步入大晋官场。

    陈寿在著作郎的位子上坐了几年,随后被外放为阳平县令。在此期间,他撰写《诸葛亮集》上报朝廷,又被调入朝中。在重新担任著作郎的同时,兼任巴西郡的郡中正,负责老家的人才评定。

    这几年,他在担任著作郎的时候,翻看了洛阳库藏中的大量书籍,率先撰写了《魏国志》部分,而陆陆续续从江左运回的吴国各种宫廷记载,又是编撰《吴国志》的必备资料,所以他此番将书稿交给父亲,也是希望父亲能够支持他完成三国史的编写。

    张韬不明白父亲将书稿交给自己的原因,虽然前世看过无数遍的《三国志》,但面对着原始手稿,他还是充满了无限的兴趣。

    时光在纱灯的火焰中慢慢流失,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看完手中的竹简,伸了伸懒腰,站起身来,轻轻地推开了窗格。

    庭院内,银白色的月光洒满了大地,又是一年中秋节就要到了。自从咸宁元年十一月初五来到这个世上,今年已经是他将要度过的第六个中秋。

    可惜这个时代并没有中秋节的说法,所以也就没有庆祝的活动。但这并不妨碍怀念前世的父母。【中秋节到了唐初才形成固定的节日】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前世有温情有欺诈,此生也有淳朴有争夺。一千七百多年的月光之下,人类又何时变过?

    床榻下,虞圆紧紧裹着被褥,口中不停呢喃着,似乎在说着梦话。吴侬软语下,他听得不甚明白。然那眼角下不断涌动的泪水,却让他心生痛惜。

    堂堂一个世家大小姐,原本有着无限幸福的人生,却在这个年纪遭遇丧国亡家之痛。最终只能沦落成为张府的一个使唤丫头,即便自己想照顾她,也被许许多多无形的大网束缚着,挣扎不脱。

    他坐在地上,伸出手将被褥四角掖了掖。重新坐回书案前,拿起《魏国志》看了起来。他要弄明白,为何父亲将书稿交给自己,这与“以夷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