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一天实训

    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一天实训 (第2/3页)

训练转为重点抓诸军种、兵种合同战役、战术训练的重大转变。

    提高在现代条件下的协同作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电子对抗能力、后勤保障能力和野战生存能力。广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开展模拟训练,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训练质量。

    针对现代战争特点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不断进行训练改革,缩小训练与实战的差距,以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

    训练体制部队训练区分为:单兵训练、分队训练、兵团训练、军团训练。

    院校训练:指挥院校分为三级,分别培训初级、中级、高级指挥军官;专业技术院校分为中等、高等两类,分别培训中级、高级技术军官。

    预备役训练区分为:预备役军官和预备役士兵的训练,以及对高等院校、高级中学学生进行的军事训练;预备役士兵的训练,主要在民兵组织中进行。

    训练内容区分为战役训练、战术训练、技术或专业训练和共同科目训练。

    根据地形和气候等特点,有山地、丛林地、高原地、戈壁沙漠地、水网稻田地训练和严寒、炎热、夜间、复杂气象等条件下的训练。

    训练方法实行按级任教和专长任教相结合,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

    根据各军种、兵种的特点,一般采取在营苦练,野营精练;港岸苦练,海上精练;地面苦练,空中精飞的组织训练方法。

    单兵和分队训练,通常采用课堂讲授、实际操作和现地演练等方法。首长机关训练,通常采用理论学习、战例研究、想定作业、实兵指挥等方法。

    部队和兵团技术、战术基础训练后,实施诸军种、兵种协同作战演习。

    训练制度主要建立了请示报告、会议、考核、登记统计等制度。军区、军种、兵种每年向总部报告师以上单位的全训安排情况;全训师改变任务要报总参谋部批准;对部队年度训练有重点地进行考核;师以上一般每年要召开训练会议;各级对训练进度和主要的训练活动进行登记和统计,以便积累资料。

    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训练,随着军队建设和现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