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幕 双向认同

    第三十八幕 双向认同 (第2/3页)

企业日常运营及销售,都不需要老板关心,都会有专业的人处理的更好。

    但是,在现在这个大规模工业生产在没有还没有普及开来,除了钢铁、铁路运输、远洋运输等需要大量人力协同的行业。其它还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和运营。

    克莱登印染厂的前身史密斯印染厂也是如此。

    没有什么标准化,也没有什么效率优化,只要能够糊弄出产品,就算是成功。

    相比于进入工业时代更早的英国,不说实实在在的技术差距,就是管理差距都不知道差了多少。

    道格心中虽然也有些着急,但是面包要一口口吃,事情要一件件做。

    没有相应的流程,就整理优化出相应的流程。

    没有相应的人才,就培养出相应的人才。

    如果时间充裕,道格也许很有兴趣搞实业这么有成就感的事情。

    只可惜,现在的他没有。

    他搞印染厂,与其说是在搞事业,还不如说是在炒《大富翁》的概念。

    《大富翁》的销售只要达到一般意义上“畅销”的及格线,道格就有心将克莱登印染厂运作纽交所上市。

    这个年代美国的证券交易市场同样很简陋,道格有足够的信心操作股票牟取超额的收益。

    到了那个时候,从股市上获得的收益将远远超过克莱登印染厂和《大富翁》本身。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编织出一副美好的股市。

    道格仔细检查了一遍新的招工启事,解决一两个微小的疏漏,重新誊写一遍。就带着它下楼,准备贴在厂子的门口。

    厂子里唯一进行生产的六名女工,此时在她们数倍人的注视下,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

    每个人的动作都一丝不苟恰到好处,特殊的韵律感让人看了心旷神怡。

    尽管绝大多数的耶鲁学生,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是他们对于这些女工的感觉就是两个字——专业!

    女工们的专业,从侧面印证了道格的靠谱。虽然现在的工人人数过少,但是依旧大幅度提振了他们的信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