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电影帝国】

    572【电影帝国】 (第2/3页)

 如果嘉禾有一些剧本赶不及拍摄,就会丢给洪金宝,洪金宝利用嘉禾的资源,还有自己的资源,把这部戏拍摄出来,再在嘉禾的院线上映,最后大家分钱。

    除了洪金宝这种作坊式的电影公司外,还有王晶的“王晶工作室”,以及李连杰自己成立的“正东电影公司”等等,基本上都是一些大明星靠着外挂大电影公司,自己另起炉灶建立的小公司,也就是作坊式经营,成不了气候。

    除了这种不成气候的作坊式电影公司外,香港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家族式电影公司,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永盛电影”,几乎内外都是向氏兄弟两人在掌控,外人插不进手。

    事实上,在香港最接近工业化生产模式的是老牌的邵氏电影公司,在战胜自己的几家老对手国泰和电懋电影公司之后,基本上建立了邵氏影城,建立了庞大的电影院线,拥有自己的电影制作部门,导演部,编剧部,演员培训班,甚至胶片生产工厂……可惜,在与嘉禾的内战中邵氏最终放弃了电影市场---准确地说,邵老爷子认为电视会取代电影,因此转移了阵地,开始进军电视业,成立了TVB,使得原本快要工业化的邵氏电影,最后却成了空壳。

    纵观眼前的香港影坛,用一句话形容即可---群魔乱舞,一盘散沙。

    宋志超是过来人,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对于他来说,他也不是想做什么救世主,也不是想拯救香港电影业,他就是为了赚钱!

    香港电影很能赚钱,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很快,香港人就会把这只很会赚钱的金鸡给玩死。

    宋志超着眼的是未来内地电影市场,如果香港电影能够保持水准,能够想好莱坞学习---这也是他收购哥伦比亚的主要原因之一,把好莱坞的工业技术带给香港,那么香港电影就不会衰落,等到回归以后,就能够联合内地市场,成为亚洲的霸主,甚至世界的霸主。

    这不是在讲笑。

    宋志超算计过的,单单未来内地电影市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