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情迷宁照庵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二十二章 情迷宁照庵 (第1/3页)

    这时,山中草木透着一股湿漉漉的味道。

    看时间还早,又顺道,巫青便对农庐说:“我们去宁照庵玩吧。”

    古茶树保住了,农庐一身轻松,就满口答应。

    佛说,众生皆苦。却总有人苦中作乐。

    在青莲镇的圣女峰隐藏着一座颇有名气的尼姑庵,名叫宁照庵,取“感而遂通,寂静照鉴”之意。

    一般寺庙大多是琼楼玉宇,香火旺盛。而宁照庵恰恰相反,这里简朴小巧,也不烧香。尤其是庵内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似乎只待有缘人。

    农庐和巫青前往宁照庵必经一条君嶂古道。

    相传宋兵被元兵追杀,来到了这片山林,待元军赶到时,山中隆隆声响,加上蒙蒙雾气,元军不敢轻举妄动,随后撤兵。而置身山中的宋军卸甲归田,故名君障山。这“君”谐音“军”。

    君障山下有个小村落,几百年来,村民沿着君嶂古道进入进出山里,山中柴火、野果俯拾即得,慢慢的,也就留下了这条山路。

    早上的君嶂山,雾气腾腾,颇有烟雨江南的意味。

    开始是一段平坦的路,农庐和巫青走得欢快轻松,紧接着就开始爬山,泥土路和由不规则大石头铺成的石路在脚底延伸,农庐走在前面感到脚下失稳。

    放眼望去,山中弥漫着初春的气息。但枯叶稀疏,尚未散尽,脚下窸窸窣窣作响,故而落叶并未完全埋入泥土中。有些落叶在石头上,踩到极易滑倒。

    农庐不断提醒身后的巫青,“小心前面树上有刺”,“小心脚下”。

    这时他俩的注意力都放在脚下,不再是沿途美景,而是集中精力走好每一步。有的地方险峻至极,危途巉岩,他俩往往需手脚并用,才能努力抓住旁边的树木、藤蔓和岩石。

    于是,农庐干脆给巫青弄个登山杖,让她方便登山,以防跌倒。此刻,他俩怪怪的,不得不伸出舌头,大口喘着粗气,全然不顾山间的湿气了。

    前方有一大片野生竹林,像个迷宫。竹林大概占整个路途的三分之二。真可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竹林为天然生成,凌乱庞杂,毫无秩序。

    山路上的泥土裹着石头,大小不一,竹子就长在乱石丛中,细长而凌厉,无疑增加了行走的难度。

    途中岩石峭立,忽高忽低,两人的手要不停地剥开挡在眼前的竹子,脚下也得提防被卧伏的竹竿绊倒,那身子需要一点点穿过层层设防的竹林。

    路,也似乎无法称之为路了,石头一部分掩埋在厚重的泥土中,时常会出来捣乱。他俩屏气凝神,农庐不停地提醒巫青“小心小心”。他俩艰难地行进在竹林中。

    在快要坚持不下住的时候,终于看到了出口。农庐拼命地拉开竹子,与巫青奔了上去。这时,两人才放松下来,像散了架似的瘫在一块草坡上。

    一会儿,巫青站起来,瞧见一汪碧水,说:“这是玄武湖吧。”

    农庐也跟着起身,连声说“是的,是的。”

    他俩爬上一块大石头,见远方山峦叠嶂,雾气氤氲。湖面波光粼粼,静若处子,恍若“山若青螺黛,水如碧玉簪”的意境。看到眼前的美景,他俩之前的辛苦似乎不值得一提。

    巫青正靠着一棵大树,似在休息,又像在凝望脚下的湖水,那一路的艰辛在这片刻的平静中渐渐沉淀下来,暂时忘却俗世的烦恼,获得心灵的慰藉。

    宁照庵,恰如这名字一样富有寓意:生于宁静,临湖照壁,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