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5.捐献银钱

    1355.捐献银钱 (第2/3页)

光耀门楣?”

    那举生脸有些红,愣是没好意思再说出话来。

    他们或许真有为朝廷出力的心思,但更多的,怕还是为光耀门楣。

    赵洞庭看到此景,不禁轻轻摇头。

    这些举生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他还记得还是钟健、毛崛他们那场初次科举,那时候的举生们,可并不是这样的。

    不管是儒将、武将还是各科举生,中得进士以后,有不少都请命前往边疆。

    如邕州阵亡的朱茗鍇,再有庞文波,他们那些人都是儒、武双进士,若留在朝廷,也能平步青云,但不都选择镇守边城去了?

    而现在,朝廷报名武举的举生越来越少。高中以后,愿意前往艰苦边城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

    他纵是宣扬爱国情怀,如今过去这些年,民间多数人也都是已经麻木了。

    或许他们是在想,又没有敌军打进国内来,又何须得他们这些人上前线?

    温庆书看着那祁公子面色有些讪讪地坐下,又缓缓道:“诸位莫要忘记,皇上曾有言,这大宋,不仅仅是他的大宋,也不是禁军的大宋,而是全天下百姓的大宋。我们这些人虽是文人,但皇上要创下前所未有的鼎盛帝国,难道就真的只是前线将士们的事么?若是鼎盛帝国全由前线将士用血肉拼搏而来?我们这些在后方还在为光耀门楣而读书的读书人,又有何资格享用这样的安定?这样的繁华?又有何资格在边疆硝烟四起之时,还在这里吟诗作对?”

    众举生中有人若有所思,有人悄然低下头去。

    现在想来,他们作的那些诗中虽有还算出彩的,但真正是不合时宜。

    有人看向赵洞庭的眼神也变得复杂起来。

    这位赵公子以“泊秦淮”的名句暗讽他们,他们又有何资格去辩驳?

    为天下兴亡而读书。

    有人不禁想到自己还年幼的时候,坐在窗前,山河破碎,也曾立志,要挽救这国家,匡扶这社稷。

    只后来皇上横空出世,大宋欣欣向荣,这样的理想,怎的又悄然消失无踪了呢?

    温庆书又道:“庆书想,在座的各位应该都是有义之士,以诗会之名邀请诸位前来,实是庆书心中有个想法。不知诸位是否愿听?”

    还是那离她最近的公子拱手,道:“庆书姑娘但请直言吧!姑娘一言,我等如醍醐灌顶,实是愧疚。”

    温庆书轻轻点头,道:“我等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上前线杀敌自是不能,但庆书以为,我等在后方却就未必不能相助前线将士。眼下前线将士们的军饷、粮草等等皆是由朝廷在供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