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 (第2/3页)

耳什么的,还买了拖拉机,这也算是资本增长了的标志吧。他有个女儿,据说和二娃有点意思,但这个不可能,严老四绝对不允许自己女娃和这么个不务正的人搞对象的。

    二娃下了拖拉机和三毛几个直奔杨树河坝。杨树河坝是离乡街2公里远的一条河滩。河滩上有棵据说几百年的老杨树,因此得名。杨树边有一很深的潭,据说有好几丈深,还淹死过人。

    本地人用木板镶钉一些所谓的‘摇金门’,闲来无事就在这里取取表皮的沙子筛筛金,运气好两三天也能搞个半克一克的。那也不少,当时的黄金价格是40元一克。

    今天好像还有一个人,个子绝对过不了1.6米,头大腰粗,上嘴皮好像沾了一撮野草似的胡须,一说话左右直晃。半个脑袋几乎已经没毛了,看着像五十,其实只有四十岁。嗓门很大,底气很足,个子虽然不高,但开口足可以压倒一切。

    这位是从河对面踩水过来的,来到二娃身边,把过河时挽起的裤腿整理好后,操着接近四川的湖北口音直冲二娃喊:搞求啥子吆,我在河那边转半天了。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二娃没这么客气过。二娃今天特意买了一包翡翠烟,说着话就递了上去。二娃显瘦,比这位高不了多少,但匀称的身材,加上虽然花钱不多却得体的穿着,跟这哥站在一起,要受看的多了。

    不远处两个‘摇散门’淘金的老汉嘴里叼着烟直往二娃这边瞟,二娃冲他们喊:看求哩看,好好摇你们的金。都一个大队的,经常见面。虽然都知道二娃是出了名的游手好闲,但人不坏,除了在初中刚毕业时和别人打过两次群架进过两次派出所外,人还算不错。也讲道理,对人该叫啥叫啥,行动一点都不迟缓相反跟猴似的很精干。

    和那位见面具体说了些啥二毛和张海平都不知道。

    回家的路上,二娃告诉三毛和张海平,刚才见的那个人大家都叫他秃头张,是那次他去县里同学介绍的老板,有钱,杀猪卖猪肉出身,现在是肉联厂厂长。他出钱,我们出工,挖金。二毛和张海平有些不解,挖金?自古不都是用木板钉个木床洗金吗?还能怎么挖?二娃告诉他们,这些湖北人有一整套淘金的方法,沙里的黄金都是成金线的,他们可以顺着金线追,还能最大限度去取完某个地方所有的金子。

    二毛和张海平虽然不知二娃所云为何物,但就二娃描绘的美好前景,他们已似乎看到了灿灿发光的金子在眼前流动……

    二娃在向阳村口收木料了,并且要招工5名在河坝干活,这件事在向阳村不到两个小时就传开了。

    二娃在村口人家背墙还贴上了所收木板和柱子规格要求,这地方不缺这些东西。一般收木料都是街上有钱人少量的收点冬天烤火或办酒席用,有这样一个挣现钱的门道对那时的交通闭塞、信息不便的向阳村肯定是一件好事。不过好多人还是半信半疑的,不光对事,还有对人。

    但试试还是可以的,第二天就有人砍了自己房屋周边的青杠树,按要求锯成板子扛到沟口。

    结果出所有人意料,二娃不但如数付钱,还有多给块把钱的。三天后二娃又贴出告示:暂告一段落,二十天后再收。

    二十天后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