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烧当羌(2700字)

    第142章 烧当羌(2700字) (第2/3页)

“此谋甚好也,孟津虽然在大河之边,但是往北就是王屋太行,往西就是大河三峡,此些地方百姓深受浇灌之苦也。”

    刘辩摸着下巴,点头道:“此法甚好,应该让全关中的父老都能用上。”

    “殿下,不急不急。”荀攸走过来劝阻道:“此等利器想必过不了多久就能名扬天下!到时再推为顺手推舟,太过心急恐成苛政。”

    刘辩有些明悟,官僚阶级的尿性,就算是好事也会变成坏事。一手好牌也会先打四个二带王炸。看看王安石变法,新党推行的保马法和青苗法。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将原来由政府的牧马监养马改为由保甲民户养马。保甲户自愿养马,可由政府给以监马或者给钱自行购买,并可以免除部分赋税。

    新党虽然在朝中得势,但是旧党在地方依旧是庞大的势力,皇帝听你的,那好,那我就把地方搞乱,让皇帝不得不叫停这些政策。

    这些本是自愿的政策,旧党就直接推行为强制借贷!就算你不需要,也要强制你借!利息不是两三分吗?那我就提高到五六分!后期甚至开封城的百姓都为逃避保甲,,出现自断手腕现象。

    那些不属于刘辩一条心的关中其他地区的官僚,指不定为了捞钱就这样强制让百姓租借!

    这样,不仅让百姓没有减轻负担,更会被加重。

    等百姓们看到了事情的好,都愿意来借,都要求来借,那县老爷也不能忽视治下的声音,毕竟,关中那可是世家林立,小小的县官又能吃罪得起几个?

    那么,水车和政策就成了刘辩拉拢他们的一张好牌。

    “先生此言甚是,甚是!”刘辩眉开眼笑:“不知毕公意下如何?”

    “嘎嘎,少府是没有问题的。”少府的规模可以甩刘辩造纸工坊的十条街,作为专门官营的机构,少府掌握着全国的服役的刑徒,这些都是不要钱的劳动力。

    毕岚有些赞赏的看了荀攸和钟繇一眼,自己刚提出一个便利,刘辩的家臣就敏感的想到了接力使力把这项事情当做政策给扩张到全关中,而另一个人立马查缺补漏,尽力劝谏,刘辩也欣然纳谏,这正是文人墨客所畅想笔下的名君名臣,起码有那个潜力。

    “那毕公和元常先生就商量好具体租借的金额吧。”平民百姓必然出不了多少钱租用水车的,但是他们也可以进行合租,就像现在租用收割机一样,是比好生意的买卖。

    “诺!”

    老乞丐和牛金他们坐在车旁手上握着大饼狼吞虎咽,刚刚他们被全部放开帮忙做着活,做完了还贴心的发给他们吃食物。

    而老乞丐心思复杂的看着那巨大而又细长的“怪物”由两个孩子欢笑的踩踏着伴随着哗啦啦的声音从大河之中吸取着河水倒涌入渠道之中。

    “此乃鲁班之妙计否?”老乞丐喃喃自语道。

    “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