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变

    第二百七十九章 变 (第2/3页)

愈看重,但钱,也越来越模糊。

    古人拿个算盘彼此斤斤计较地做生意,锱铢必较。那个时候很多当家的主妇每天晚上必修的一件事就是记账。拿出一本本子,上满记录着今天所有购买物品的名称和价钱,然后算盘噼噼啪啪一敲,今天总共花掉多少,再把钱包里的所有钱哗啦一下子全部倒出来,纸币硬币分门别类地核算清楚,除去开销和今天剩余,两者数额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就揪着孩子,训问是否偷偷拿钱了?若是真拿钱了,自然少不了一顿竹笋烤肉。

    那时人看重钱,是因为,每个月的钱总共就这些,一分一厘,都关系到一整家子人的一月吃穿用度,必须算清楚。

    眼下,如若还有人晚上这样计算钱,不被当成疯子也会被视作怪人。日常花销,从裤兜里掏钱,到手机扫一下,一整天下来,你完全记不清今天自己到底花掉了多少钱,卡里还剩下多少钱,你也不会每天去关心这个数额。

    当然,若是你的网络钱包里没钱了,还会有各种特殊的渠道,甚是慷慨地给你提供各种额度的贷款,譬如,支付宝上就会有蚂蚁花呗此类的贷款。当然,贷款顾名思义是要还的。不过让你当下先享受着购物带来的愉悦。

    在古时,也有赊账的风俗,那时赊账的人,通常会被人瞧不起,鲁迅的小说不就是这样写寒酸秀才孔乙己的吗?是个中国人大抵都知道。

    时下,贷款可谓是家长便饭。谁不贷款?买啥不贷款?需要贷款的还通常是有钱人,他们要做大笔生意,不和银行贷个款怎么行?所以说,有钱人的资产是最最泡沫化的,可能昨天还是个亿万富翁,一夜过后,就成了在银行排队等待申请破产的可怜虫。

    这个时代的人,对于金钱的概念不一样。钱,不是用来省的,而是用来花的。他们不在乎怎么花钱,而在乎怎么赚钱。

    社会提供了各种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