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杨广的觉悟

    第三章 杨广的觉悟 (第2/3页)

偷偷将自己和杨杲葬于西院流珠堂,之后不得不带着齐王杨暕的遗腹子杨政道辗转漂泊,先后落入宇文化及、窦建德、处罗可汗、颉利可汗、李世民之手,还被后世的网文段子手们将其与西晋皇后羊献容相提并论,笑称为“六味地黄丸(六位帝皇玩)。”

    想到这,前身杨广的记忆和感情在此刻发挥了作用,杨广深感自己的怯懦和无能,死到临头了,不去想着如何扭转乾坤,如何化险为夷,居然还在酝酿着龌龊的小心思。

    在这一刻,杨广真正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的身份,审视自己的未来。

    前世未尽的责任,这一世说什么也要承担起一个男人、一个皇帝的责任!如果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保护不了,别说做皇帝,下辈子杨广都不配在做男人!

    骁果军就真的想要弑君自立?

    不是的,他们大多数人只是朴实的大隋良民,只是为奸人所利用,他们心里最想的,还是回家。

    大隋是军功爵制和均田制相辅相成的国家,人们习惯于聚群而据。

    因为大隋的府兵父死子继,虽然可以免租免税,但国家有令,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征召。是故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北魏时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就是因此而必须替父从军的。

    而且在大隋,成丁(15岁)是可以分得良田40亩的,妇女减半,奴隶再减半,所受之田不准买卖,年老身死,还田给官府。如果不分家的话,家里良田千顷是可能的。所以,很多家庭,子侄们都出息了,有了功名,也不分家出去,正是为此。

    这些骁果军将士们大多是关西人,是彻彻底底享受军功爵和均田制待遇的一批人,他们的祖籍家业都在关西。现在关西被李渊占了,他们的家人产业自然也落入了李渊的手里,是故骁果军士们人心惶惶。

    他们不仅担心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扣上“反贼”的名头,更担心祖辈传下来的基业就这么毁了。再加上,大家见隋炀帝没有西顾之心,于是才有了骁果军的大量叛逃。

    综上所述,杨广只要重拾斗志,将注意力由南转西,这些骁果军的将士是很乐意跟随皇帝打回老家去的。

    骁果军反叛就真的无力回天了?

    未必,骁果军也只是部分人谋反,况且江都宫内有忠于杨广的禁卫军,有自己精挑细选的包括沈光在内的数百給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