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御史大夫裴蕴

    第六章 御史大夫裴蕴 (第2/3页)

情,锻成其罪。如果是皇帝想包庇的人,则附从轻典,因而释之。刑部、大理寺莫敢与夺,必禀承进止,然后决断。

    因此,裴蕴成为了隋炀帝面前的红人。与纳言苏威、吏部尚书牛弘、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左骁卫大将军张瑾、内史侍郎虞世基、黄门侍郎裴矩等参与铨选(人事任免)事务,时人遂将他们七人称为“选曹七贵”。

    而现在,牛弘和宇文述已经病死,老相苏威被扳倒,张瑾又是个无才的马屁精,大隋的军政要务全都落入了虞世基、裴蕴、裴矩三人之手。

    这三人每天就是揣摩上意、曲意逢迎,以至天下大乱、不可收拾。由是,此三人成了天下人人喊打的奸臣,裴蕴和虞世基也在江都兵变中被群情激愤的士兵们给杀了。唯有裴矩狡兔三窟,留了一手,在江都时给众骁果军将士找了老婆,众将士感其恩,由是得免。

    后来,裴矩在唐朝还能到了宰相的高官,史称“交通中西,功比张骞”。

    想到这,杨广不禁感叹,什么样的君主,就会有什么样的臣子,像裴矩这种谄媚于隋朝而忠诚于唐朝的人才,不是他们的本性发生了变化,而是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正所谓上梁和下梁的关系啊!

    回忆了一遍裴蕴的人生,梳理了一下自己总结的君臣关系的经验,杨广对自己化险为夷、重拾河山的信心更胜了!

    待裴蕴和张惠绍坐定,杨广开门见山道:“找你们来,都知道是为什么事吧!?张县长,你先说说你知道的。”

    张惠绍立马站起来,抱拳恭身答道:“回圣上,臣有一亲戚在许国公府上当差,曾亲眼见到虎贲郎将司马德戡、元礼,直阁将军裴虔通等骁果军和御林军将校多次出入许国公府,于是心生怀疑,进一步偷听到了他们想要谋反兵变的消息,然后告知于微臣。”

    “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