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往事一幕幕

    第2章 往事一幕幕 (第2/3页)

娘不哭就是了。娃啊,记得好好学习。娘读书少,不会说话。”

    “嗯。娘,我记住了。”

    “还是那句话,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在补习班自己得加把劲,明年考上了,我要你爹风风光光的给你做一台庆功酒。”

    “娘,等我考上了再说吧。你回去吧,已经送出很远了。”

    “那娘就回去了......”

    西野推着自行车走了很远,翻过一道山梁时,站在山道边回头望,还看到母亲站在原地。曦微的晨光中,她那单薄瘦弱的身影依然很清晰,娘站在那里,默默张望着,见儿子回头,她使劲挥手,要西野快点走。

    母亲识几个字,只上过两年小学便辍学了。那是全国人民都勒紧库带、熬日子的三年困难时期,加上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很多女孩甚至从来就没有能跨进过学校的大门,便跟着父母下地劳动了。

    母亲也不明白什么深刻的大道理,也说不上中听的词儿。可是在她朴素的心里,却始终把读书作为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的出路。 三个儿子中,现在只有西野没有应届考上大学,得继续补习。无论家里的生活多么困难,无论劳动多么艰辛,她都没有半句怨言。

    西野知道,在母亲的心中,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因为在兄弟三个,只有自己一生下来就是高度近视,自己根本就适应不了农村耕田种地的生活。自己必须走出这连绵不绝的群山,去外面更加广阔的天空飞翔,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母亲多年的养育之恩,才能让她不再为自己的未来而整日忧愁牵挂。

    “母亲,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我一定会在补习的学校里加倍努力,我一定会考上大学的!哪怕再苦,哪怕再累!”西野一边默默地握紧自己的拳头,一边在心底暗暗发誓。

    西野从小就在山里长大,七、八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跟着父亲或者哥哥上山砍柴,下水摸鱼了,当然家里没有姐姐或者妹妹,更多的时候西野是喂猪打狗,扯猪草,替母亲分担家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农村刚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还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挣扎。物质缺乏,文化生活基本是空白。如果谁家里有台黑白电视机,就算是有脸了。

    天一黑,人们早早吃了晚餐,附近的邻居无论大人小孩自个带了凳子,不约而同来有电视机的那家报到,全部挤在一间堂屋里,欣赏着电视剧。如果主人大方一点的,会准备一些瓜子、水果之类的,人们津津有味吃着零食,很少大声喧哗的,一直到电视剧播完,大伙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像西野家人多劳力少的家庭,年年都会在五六月青黄不接时便没了余粮,只能靠借粮过日子。大人们成天在地里劳作,自然也没多少时间管自己的小孩子,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西野从小就养成了勤劳、自立的性格。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三毕业,西野的学习成绩都在自己班上名列前茅。要不是考试前突然风疹发作,考场上昏昏沉沉,应届直接考入大学没有多大悬念的。

    西野的童年少年,可以说是在贫困的度过的,却也是幸福、幸运的。在他们的村里,与自己同龄的孩子,能顺利上完初中考、上高中的没有几个,上高四的就少之又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