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经费在燃烧

    146 经费在燃烧 (第2/3页)

,最起码的能量等级——结论是很明显的,那道激光本身的温度,起码是在几十万度,甚至百万度的级别——这甚至超过了许多恒星内部的温度。

    只这一点,说明拥有该武器的文明如果真的存在,那他们在技术上,要远远超出地球……不知道多少个等级。

    在地球上,只有在一个地方,人们可以通过设备制造出这种高温环境,那是现在还在试验阶段的ITER(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中。但在ITAR中,这样的激光是通过数百道激光发生装置共同聚焦,最后催动核聚变产生之后,才能短时间维持的,而且需要用强磁场约束等离子流,但是在画面中,是完全的室外自然环境,发生装置仅仅是一根棍子,从发生到接触,持续时间很短,就跟开关一次手电筒一样——这足以说明这种装置本身的可靠性非常的强。

    “还有控制装置,这比能量级别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你们注意到发生装置自身角度的移动了吗——注意视频中,操控者的手部肌肉……”

    “你可以手里握一个东西试一下,当你准备调节手中东西角度的时候,肯定会有轻微的肌肉抽动,但是画面中并没有发生这种运动,但控制装置本身的角度却在发生微弱的变化。”

    “也就是说,从锁定到摧毁,整个过程都是全自动的——我也不相信人的反应速度可以达到毫秒级,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多的操作——这完全超出了神经的传递速度。”这句话是沈教授在说的,和之前的发言一眼,他先用普通话跟田教授和饶鑫说了一遍,又用英语对那位美国人说了一遍。

    美国人陷入了思考,又开始在纸上计算,片刻之后,他停下了动作,对着沈长文点头。

    田教授补充了一个观点:“从画面中可以看到,整个微调的角度差别非常大。我们看第一次摧毁,两百二十把剑几乎是分布在整个视域的全部角度,十分的均匀,平均每平方公里分布一个坐标点,平均每两个坐标点之间的角度约为20度,注意看它的移动轨迹,我用追踪软件自动绘制了轨迹图,你们看一下。”

    田教授从电脑上再次打开视频,换到他说的那个片段,然后饶鑫惊讶的看到,其中红色激光扫描过的轨迹路线全都记录了下来——在那些飞剑高速飞行的过程中,红色的激光就如同穿针引线一般,从第一个目标,到第二个,第三个……

    整个过程完美遵循了球极投影的扫描方法——激光的运行轨迹是一条非常漂亮的螺旋形曲线,以刚刚出发的地方为极点开始运动,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逐步扩大运行半径,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精巧的控制着这道光在空间中搅拌。这个过程并不是匀速运动的,而是伴随着加速,停止,再加速,再停止的过程——每一个停止的短暂瞬间,都是激光聚焦在目标上,进行能量释放的过程。

    饶鑫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当激光离开一个目标的时候,单从画面上来开,根本还没办法区别目标是否已经得到摧毁,那些剑甚至还保持着整体的形状和稳定的飞行状态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