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欲蒙混过关

    正文 第五章 欲蒙混过关 (第2/3页)

将所有的小鱼小虾都给李猫仔,自己提着一大包螃蟹回家。

    那卧寨北面背靠卧龙山,寨东头叫丘凯(地名),村西头叫容波(地名),村南头叫拉巴。

    位于丘凯的一座由木头和竹子搭建而成,顶部盖着泥瓦的大房子,那就是韦世豪的家。在敬流一带,除了那借寨邓家由纯木建造而成的大宅院外,其它的基本上都是茅草屋,韦家的瓦房已是比较体面的了。

    韦家与邓家本是世交,前者虽称不上是大户人家,但是韦镖头经常帮人押镖,赚了一些银子,日子过得还算宽裕。

    这一任土司——恩胜经造反成功上任后,念邓家对他有功,将敬流一带的土地恩赐给邓家。当时,邓唯利的阿爸念在两家的情义,将十亩良田便宜卖给了韦镖头。

    前几年,邓唯利的阿爸去世后,视土地如命的邓唯利便千方百计地欲收回之前出让的良田,从此两家矛盾不断。

    至于韦镖头哪里来的钱,既盖了大瓦房,又购买了十亩良田呢?众说纷纭。

    有人说,十六年前,韦镖头做成了一桩大买卖,赚了大钱,于是盖起了穷人眼中的“豪宅”,还购买了邓家的十亩良田。

    还有人说,韦镖头在外面有一位有钱的老相好。老相好死了以后,他便带着老相好的家产和韦世豪回到了寨子里生活,因此才发达起来的。

    韦世豪并非是韦镖头亲生的,而是韦镖头的老相好和她前夫所生的。韦世豪两岁后,被韦镖头带回村里抚养。

    韦镖头为人仗义,且德高望重。他的生活富裕起来以后,每年在青黄不接时,常常接济寨子里的穷人。因此韦镖头在外面有老相好的传说,仅仅在少数人之间相传,并没有扩散。

    随着韦世豪一天天地长大,关于他的身世的说法早就被人遗忘了,韦世豪至今也不清楚自己的身世。

    桐油灯光从韦家的木屋泛出,远看就像是黑夜中的萤火虫一般,光线非常微弱而柔和。堂屋内与这柔和的灯光极不相配的是,端坐在木椅上的韦镖头,他一脸严肃,剑眉倒竖,两只大眼睛正怒视着门外。

    韦镖头是那卧寨的倒插门女婿,到了韦家后,才改为姓韦。

    在壮族聚居地,倒插门的现象盛行,但是男方到女方家后,就必须跟女方姓,同时亦享有等同于女方家男丁的地位。

    韦世豪的妈妈出身穷苦人家,不识字,连书名也没有,她在家里排行老大,因此寨子里的人均称她为“姐台”(壮语,大姐的意思)。自从韦世豪来到后,姐台的称呼仅在韦氏家族中,年龄比她小的同辈人中使用,其他人均称她为“妈世豪”(壮话),其意为韦世豪的妈妈。

    从此,妈世豪就成为了她约定俗成的名字。

    虽然妈世豪不识字,但是她为人和善且非常精明。她知道,韦镖头今天晚一定会发飙,就拼命地给他泡茶,讲好话。

    “孩子他爹啊,这事也不能怨孩子。他从小就被你限制唱山歌了,他对歌还能赢了人家,这证明他的歌才了得,有天赋。虽然嘛,他不该唱山歌,但是我们十里八乡的,哪个后生仔,哪家的妹仔不会山歌呢?要是我们管得紧了,那达豪(壮话,达字等同于汉语中的‘阿’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