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野补(九)

    第十一章 野补(九) (第2/3页)

多玩头,如今分别了,只有两人,也就只能下下象棋过日子了。

    坐在船头,莫敌感到有点热,解开风纪扣,把衣襟敞开,河风习习吹拂,浑水映着天空,丝毫没有一点离愁,心情也如这滔滔江水,宽阔而激情。西淠河沿岸,居然也有晒秋的习俗,江边起伏的丘陵上,点缀着稀疏的村落,在坡面上错落有序,日出东山,晨曦映照,山间村落饱经沧桑的古老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丰收果实组合,在蓝天绿树间绘出一幅壮美晒秋景象。

    上峰很理解自己,也很为自己考虑,从给自己搭建的班子就能看得出来。不仅把罗卫提上来做自己的助手,还把石重定为三营营长,野补团这三个营完整到位,警卫连单列出来,放进团直属队中,全团就全部到位。让莫敌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把野补团放在岳西,这里可是远离安庆,是相对安全的地区。但是,这是一个穷地区,也是一个新县。过去境地分属安庆道潜山、太湖县,淮泗道霍山、舒城县,民国十七年废道后,各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二十一年设行署,潜山、太湖属第一专区,舒城、霍山属第三专区,并无岳西这个独立的县治。民国二十五年元月,因为“剿匪“需要,国民政府析潜、太、霍、舒四县边境设立新县,因区域“适居潜岳之西”,故名岳西县。在这样一个没有经济基础的新县驻兵,又没有上头全额拨款,想活下去,不容易。上峰把自己团放在这里,目的是为什么呢?莫敌想不明白。

    不想了,今天赶到霍山,去到师部就知道了。

    覃国升知道自己居然会挂上一个政治部主任的职务,嘴张得老大,可以塞得进一只鸭蛋。他一直来,都是把自己定位为典型的军人,但是对政治,他并不陌生,南宁军校作为中央军校政治分校,在开办之初重政治而轻军事,后来到覃国升就读时,已经双重并举,所有的学生都以专业军事人员自居,但是政治却并不陌生。能够从这个渠道晋升少校,覃国升知道,他比他的同学们已经高了不止一档半格,大多数同学还扛着中尉肩章,而自己,肩上已经多了一道横杠。这一切都是因为跟对了人,军校一毕业,来到前线,从见习排长到警卫连做了正式排长,之后接赵国龙的位当任警卫连长,军衔也水涨船高的到了上尉,上尉刚一年,就晋升少校,还真是飞天的速度。想到这里,用崇敬的眼光看着不远处的莫敌,暗下决心,这辈子就跟定这个人。

    靳同轩从手肘在覃国升手臂上顶了几次,才把他从沉思中唤醒,听靳同轩问:“罗团副的电报收到了没有?”

    覃国升猛然想起,自己不仅仅是这个挂牌的政治部主任,更是警卫连连长,更是一直来负责着团里的电报往来,之后,自己更多的工作应该还是在警卫方面,同时兼顾参谋部的一些工作,至于政治部,有足够的文件上交应卯就足够了,自己一定不能发展成韦永成那种党棍,除了喊喊口号,别的什么都不会。

    船上电报机并没有关机,一台手摇发电机在一边慢慢的摇着,发出的电仅够电报机使用。一张小小的折叠桌架在船上,电报机安放在正中。电报员有气无力的坐在一边,监听着信号的出现。

    过了西河口,顺水变成逆水,又遇着打头的南风,船行速度登时慢了下来,甚至比人行还要慢,有经验的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