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青山羊

    第7章 青山羊 (第2/3页)

享有较高的声誉,早在1920年就出口西欧和美国。

    就食肉而言,青山羊也是不可缺少的,人们对青山羊肉的喜爱是其他肉类不能代替的,食用也有多种方式。

    羊肉汤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质地纯净、鲜而不腻,不仅是一道可口的美食,而且有许多药膳功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烧羊肉、酱羊肉,羊肉水饺,成为地方名吃,羊肉火锅更是人们冬季追捧的驱寒佳肴。

    可吸收性医用缝合线是采用青山羊优质肠衣制作而成,属高科技产品,其光洁度、均匀度、断裂强力、线体洁净度及吸收期等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国家专业标准,产品大部分出口。

    青山羊成熟早,繁殖力强,一般6月龄即可配种。一年可产两窝,每窝产2~3羔,多的可产6~7羔。

    青山羊吃草少、耐粗饲、易饲养、成本低、收效高,九十年代前是农民家庭的一项重要养殖业。

    虽然青山羊一身是宝,但青山羊养殖的局限性也很大,就是必须散养。散养的青山羊基本不会生病,但在养殖场集中养殖的青山羊,却极易得病死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日益紧张,青山羊的存量减少,适宜圈养的波尔山羊被专业养殖户青睐,但口味却无法和青山羊相比。

    时代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怀念青山羊的美味,国家也加大投资保护发展青山羊,可收效甚微。青山羊频临灭绝的局面,致使青山羊肉的价格居高不下。

    想起青山羊肉的鲜美味道,悠悠馋劲上来。再想想到处跑着的青山羊,吃货悠悠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脑补了各种羊肉大餐。

    爸爸抱着弟弟去了卫生室,姥姥和妈妈在炕上支起纺车纺棉线。古老的纺车在俩人手里有节奏的转动,成条的棉花变成了细细的棉线,在尖尖的棉锭上绕成了纺锤形的棉穗。

    她们的纺线技术,和悠悠后世里看过的农家乐表演相比,简直是大师级的,把悠悠看的眼睛都直了。

    左手捏住条形的棉花,姥姥叫它“花布即”,右手搅动车不楞,快得都看不清上面的木板。从锭子的尖端抽出棉纱,一下一下地上在锭子上,慢慢地缠成了个中间粗两头尖的“线穗子”。

    姥姥纺着线还不忘逗悠悠:

    纺花车,哼呀哼,

    闺女说话娘爱听。

    奶奶疼的是孙子,

    姥姥疼的是外甥。

    疼孙子,葫芦头里赞金子,

    疼外甥,高粱地里撵溜虫。

    悠悠故意认真的纠正姥姥:“姥姥,您说错了,疼外甥女不搭本。”

    姥姥笑了,“嗯,是姥姥错了,姥姥等着享俺悠悠的福。”

    悠悠心想,以前不知道,以后肯定让您老享福。

    悠悠躺在炕上假装睡觉,实际上是闭着眼睛用意识在智脑上浏览七十年代的有关内容。

    七十年代中后期大事记:

    76年三位领袖去世,粉碎“四人帮”。

    77年恢复高考,知识分子得到重视。

    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右派和各种冤假错案得到平反。

    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农村逐步实现生产责任制,分田到户,农民生活极大改善。

    现在刚进入75年,到79年还有5年的时间,脱贫致富任重道远。不过,妈妈是高中毕业生,可以参加77 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