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推断

    第三十七章 推断 (第2/3页)

证明贤王有谋反之意,仅靠怀疑皇上怎会轻信?再者,中秋家宴的邀请牌,宫中内服府已奉命送往各位大人府中,此刻要再收回恐怕不妥。”

    公孙策急道:“那怎么办,这贤王万一真有不轨之心,以他的本事恐怕一般侍卫根本不是对手,展护卫现在又这个样子.....”

    正在此时,花厅外的石桌前忽然飞来一只色彩艳丽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打断了公孙策的言语,众人都看向这只漂亮的鸟,包拯露出不满地神色,问道:“府里最近可有人在养鸟?”

    公孙策素知包拯素来不喜这些玩物丧志之物,忙回道:“这鸟必不是开封府所有,许是外面的人养的,不小心飞进来的吧。”

    正说着,这鸟仿佛知道自己不受欢迎一般,朝着包拯叫了几声,一撇脑袋,忽地展翅就飞走了。

    白玉堂好笑道:“这小畜生到有灵性地很,比人还精。”

    若溪盯着小鸟飞去的方向轻声道:“这鸟我好像在哪见过,这鸟颜色艳丽,声音清脆悦耳,绝不像是普通人家能养得起的鸟,而且它飞去的方向.....白玉堂,你瞧,是不是贤王府的方向?”

    白玉堂经若溪一番提醒,也觉得这鸟的确古怪,忙跑出花厅,一跃而起,运起轻功,想那只鸟飞走的方向追去。

    若溪等白玉堂走后,对包拯和公孙策说:“二位稍等片刻,待我去查一下这鸟的来历,便可知原委了。”说着,急急往自己房里走去。

    包拯看着若溪远去的背影,对公孙策说:“公孙先生对若溪姑娘的来历可有什么看法?”

    公孙策想了想说:“世间之大,无奇不有,想来也定会有很多学生不知或无法想象的事情,可是,学生以为不管是仙怪精灵,亦或是时空转换,只要不害人有颗善良之心,是否是这个朝代之人又有什么关系?”

    包拯笑了笑说:“公孙先生倒是看得通透,薛姑娘和若溪姑娘虽来历不明且身份离奇但本府这段时间观察她二人,皆是心性纯良之人,等此间事了之后,若她二人愿意留在这里,有劳公孙先生替她们办一些入籍证明,以免日后官府查访徒增烦恼。”

    公孙先生笑道:“还是大人想的周道,学生倒未想到这层....若是....倒也不失一桩美事。”

    公孙策故意含糊地不说清楚,包拯也不追问,二人相视而笑,各自喝着杯中茶水等着若溪的回复。

    大约一盏茶后,花厅外传来一阵细碎地脚步声,两人同时放下手中茶杯,公孙先生笑道:“大人,答案来了。”

    若溪气喘吁吁地跑进花厅,连礼都没有行便急着说:“包大人,这鸟名叫雀舌,生性机敏,若是受人训练之后就能听懂人的话,据书中记载,在过去打仗时,雀舌曾被用于探查敌情,后来因为大肆捕捉,此鸟便渐渐灭绝,不想今日居然出现在此,包大人,刚才我们说的话会不会都被这小畜生听去了?”

    “若溪说的很有可能,”一阵白影略过,白玉堂已静静落在若溪的身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