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三十八章 明末的武器专家

    第三卷 第三十八章 明末的武器专家 (第2/3页)

他只能黯然致仕。

    这会儿,张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毕懋康,毕竟在他的刻意拉拢下,他们已经是称兄道弟的关系,毕懋康现在还住在他金陵的府邸里面呢,而且在金陵的这两年多时间里,毕懋康已经把燧发枪设计的差不多了,就差试制了。

    不过,毕懋康这却有一个问题,现在他已经是正三品的南都工部右侍郎了,再往上一升就是正二品的六部尚书了,而自己如果请他来福建,最多也就能给他个正二品的布政使。

    正二品的京官和正二品的地方官相差可不是一星半点,他愿不愿意放弃前程来帮自己研制武器呢?

    如果毕懋康肯来,火枪这块就不用考虑的,这方面他甚至比张斌还厉害。

    至于火炮,张斌想到的是明末有名的火炮专家孙元化。

    孙元化也是松江府人,师从徐光启学西洋火器法,尤其善于铸炮,被孙承宗荐为兵部司务,在辽东边城筑台制炮,宁远大捷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十多门城防火炮正是孙元化所铸。

    后来,由于魏忠贤专横跋扈,抢夺了袁崇焕的军功,袁崇焕愤而辞职引退,孙元化也被此事牵连,罢官返乡。

    这个人,张斌曾听徐光启提过几次,只是松江府路途遥远,他每次能停留的时间都有限,所以一直未曾找到机会去寻访。

    徐光启每次提起这个学生都叹息不止,他倒是勤奋好学,可爱好的却是火器和数学,只因热心西学,甚至连科举都耽误了,至今都还没考上进士。

    他以前担任的兵部司务,说起来好听,其实就跟市舶司吏目一样,是个从九品的芝麻官!

    张斌相信,凭借他和徐光启的关系,只要随便给个五品左右的军职,孙元化应该就会屁颠屁颠的跑过来。

    有了毕懋康和孙元化,这火枪和火炮是不用自己多操心了,但是他们只是在技术上拔尖,批量生产靠他们却是不行。

    明朝灭亡的历史已经证明,他们并没有办法大批量生产火枪和火炮,如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