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六十七章 修筑要塞

    第三卷 第六十七章 修筑要塞 (第2/3页)

不亦乐乎。

    考察完之后,他发现,荷兰人修筑炮台的位置倒是选的很好,只要在那里装上千斤佛郎机,整个澎湖湾的入口便会笼罩在炮火之下。

    但是,荷兰人修筑城堡的位置却极为不合理,或者说,对老百姓的安全一点用处都没有,他们修筑的城堡,离所有渔村都很远,或许他们是为了安全,所以尽量远离澎湖渔民的聚集地吧。

    张斌当然不会远离老百姓,他选来选去,最后还是选定马公村渔港所在的半岛作为筑城的地点,因为这里有一个天然的港湾,而且出口处还与另一个更大的港湾相连,只要扼住出口,上千艘战船在里面休整都没有问题。

    当然,更重要的,这马公村也是澎湖群岛中最大的村落,足有两百多户人家,马公村的渔港也是整个澎湖最大的渔港,如果在此筑城,首先,马公村的渔民肯定是安全了,其他村落的渔民也可以到此来聚集。

    经过商讨,张斌定下了澎湖要塞的修筑计划。

    首先,在澎湖湾的入口两端的澎湖主岛和渔翁岛上各修筑一个城堡和炮台的要塞集合体,作为第一道防线。

    然后,在马公渔港的入口两端各修筑一圈炮台,作为第二道防线。

    最后,在马公渔港周围修筑一座能容纳上千户人家的城池,作为保护渔民的最后一道防线。

    如此大规模的修筑炮台、城堡和城池,想要在短期内完工,一万人马自然不够,为此,张斌让俞成龙率领手下两百艘战船回航,接来了曹变蛟手下的五千步卒,又让郑成功抽调了五千水军,总共集合了两万人马,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设。

    在此期间,他还不忘走访渔民,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这一了解,真是令人心酸,这些渔民过的简直太惨了。

    因为岛上淡水不够,再加上海风太大,这里根本没办法种粮食,甚至连蔬菜都没办法种植,他们想吃饭,想吃蔬菜,就必须到福建或者东番去买。

    以前有澎湖巡检司的时候还好,他们可以晒制海产,跟随福建水师的战船,运到漳州和泉州等地售卖,用以换取粮食和蔬菜。

    明军一撤走,他们就惨了,渔船在海上没有大型战船的保护,经不住风吹雨打不说,遇上海盗,他们更是连人带船都别想回来了,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