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八十一章 拉毛文龙入伙

    第三卷 第八十一章 拉毛文龙入伙 (第2/3页)

着他,他感觉无漏子可钻,便专职做起了生意。

    当然,他这个生意是违法的。

    因为他是平辽总兵官,不是平辽大商贩。

    但是,他偏偏跑去做生意去了,而且做的红红火火。

    他利用皮岛也的地理优势,不断的派人来往于朝鲜和大明山东沿海,贩卖布匹、贩卖人参、贩卖粮食、甚至贩卖马匹,卖的不亦乐乎。

    就这,他还嫌不够嗨,竟然玩起了诈降的把戏。

    当然,他这个诈降不是率军去定辽中左卫又或是沈阳,玩面对面的真人诈降。

    而是通过书信,诱使皇太极派重要人物来招抚他,然后他再把来使逮住,小角色直接宰了当首功,大角色则派人押送到京城领功!

    这样做的确有点无聊,不过,他还真逮住个大家伙,这家伙就是皇太极的亲信,镶黄旗仅次于旗主多铎的统帅固山额真可可。

    后面,他派人把可可押解到京城,交给皇上处置,就这样轻轻松松的立了一大功。

    如果没人揪他小辫子,用这种方式来立功,也算是立功了,但是,一旦有人要揪他小辫子,那就完了,因为,他与皇太极来往的书信那可是通敌叛国的铁证!

    当然,这会儿他还没意识到后面袁崇焕会来揪他小辫子,他正不断的给皇太极写信,解释可可的事情,希望皇太极能派个正宗的旗主过来,让他再立奇功。

    皇太极自然不可能再傻乎乎上他恶当了,所以,他等了个把月也没等来后金之主皇太极的回信,反而等来了大明皇帝陛下的圣旨。

    这个圣旨很奇怪,竟然是让他亲自前往登州卫,谒见福建巡抚张斌!

    福建巡抚跟他又没直属关系,再说了,福建巡抚为什么跑到山东登州卫去呢,那里又不是他的地盘,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要不是传旨的是个正正经经的太监,陪同传旨的兵部官员他也认识,他都会以为有人假传圣旨,想把他诓去登州卫给做了呢!

    既然是真圣旨,他自然不敢违抗,领了旨第二天,他便带着上百亲卫,驾着他手里最为阔气的五艘苍山船,从皮岛出发,直奔登州卫。

    这条海路他手下的水军倒是十分熟悉,因为皮岛甚至整个辽东都是归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的,而他的顶头上司正是登莱巡抚,这会儿辽东大部都被后金给占领了,他的粮饷都是经过山东由海路运送过来的,他更是经常派人来往于登莱和皮岛之间,运送货物,做生意,他们对这条航线不熟才怪。

    从皮岛到登州卫大概有五百余里,由于他们熟门熟路,驾驶的又是帆桨船型的苍山船,急赶了一天半,他便抵达了登州卫。

    话说张斌为什么要在登州卫与毛文龙会面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他想顺路拉戚继光的后人入伙。

    戚继光虽然风光了几十年,但是,他的晚年并不风光,甚至可以说有点凄凉,万历十年,他的后台张居正病逝,万历十三年,他便被罢官返乡,穷困潦倒而死。

    他的子嗣虽然很多,但是,能熬过那场劫难的却不多,到了崇祯朝,他的五个儿子唯有三子戚昌国还活着,其他四个甚至连后代都没留下一个。

    不过,这个戚昌国倒是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戚盘宗蒙荫世袭锦衣卫指挥使,另外两个儿子戚显宗和戚振宗就只能自谋出路了。

    张斌得知这一情况,早就有意来招揽戚盘宗兄弟了,但是,他一直有职责在身,无法跑到登州卫来拉人,这次崇祯大开方便之门,让他在山东选个地方和毛文龙会面,商讨迁移辽东平民的事情,他自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登州卫。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戚昌国躲过劫难之后混的还算可以,不但晋级五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还获赠骠骑将军,戚家依然还是登州卫最大的豪门。

    毛文龙在登州卫港口被戚家人接到以后,直接被戚家大院的一个偏厅,福建巡抚张斌竟然在这里设宴款待他!

    这会儿毛文龙真的懵的不行了,在港口,他就被张斌的随行船队给弄懵了。

    人家那才叫真正的船队,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