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三十一章 带你们回大明(上)

    第四卷 第三十一章 带你们回大明(上) (第2/3页)

十多万平民!

    吕世举继续哽咽道:“我不知道山上发生了什么,反正四万多人,最后就下来七百余人,听说,听说......。”

    曹文诏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这绝对是个惨剧,但他还是小心的问道:“你听说什么?”

    吕世举抹了把眼泪,继续哽咽道:“我听说,为了让王辅带着他儿子跑,他父母和妻子都自杀了,可是王辅上船的时候,他儿子,已经被捂死了!很多,很多,他们带出来的小孩,差不多都......。”

    “嘶”,曹文诏闻言,倒吸一口凉气,为了保证大家能逃出来,竟然......。

    吕世举又抹了把眼泪,凄惨的道:“毛帅后面去宁远问了,那次,锦州和义州逃进深山的平民,除了我们接应的七百余人,其他的,唉,十三山血流成河,最后逃到宁远的,只有两个!”

    十多万平民,除了毛文龙接出的七百余人最后逃掉的竟然只有两个!

    曹文诏心里隐隐抽搐了一下,随即便打起精神,强压住心中的悲痛,上前拍了拍王辅的肩膀,安慰道:“唉,事情都过去了,不要想了,我们一起把盖州卫的老百姓救出去,让他们跟我们回大明。”

    王辅缓缓的站起来,抹了把眼泪,随即重重的点头道:“曹将军说的对,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在这里受苦,我们带他们回大明。”

    这边劝说完,那边两千多名将士已经列好队了,还有两百多匹战马,也由特战营的战士牵着,集结在队伍两侧。

    曹文诏开始按地图安排任务,负责在各城池和城堡外埋伏的都是东江军的将士,而特战营的战士则由东江军中挑选出来的本地士卒带着,去各处村庄迁移平民。

    按理来说本来应该是对这里更熟悉的东江军将士去迁移平民的,但是,盖州卫方圆足有两百余里,村庄足有上百个,这些东江军将士体力可没特战营将士好,让他们跑过去可能没问题,再帮助平民迁移,可能就没力气了,所以,最后定下来都是特战营的将士牵着马去迁移平民,这马也不是用来骑的,主要是拉平民的,这么冷的天,骑马,没几个人受的了。

    任务分配完毕,留下一百人驻守港口,其他两千余名将士开始四散出发,曹文诏和王辅带着一千人去盖州城外埋伏,吕世举带着手下一千人分散到城外各甲喇牛录的驻地外埋伏,李季和钱亮则带着特战营战士分散赶往各处村庄,开始迁移平民。

    钱亮是土生土长的大金所人,福建那边,最冷的时候最多也就结个薄冰,连雪都很罕见,辽东这寒冷的天气他还真第一次遇到,真冷啊!

    他带着一小队特战营将士,牵着战马,在一个盖州卫本地士卒的带领下,沿着乡间小路哆哆嗦嗦的走了将近一个时辰,终于赶到了一处村庄。

    这个村庄大概三四十户人家,可能有两百来人,但是,这会儿,外面同样一个人影都见不到,要不是各处屋顶的烟囱中还时不时冒出点青烟,钱亮会以为这里压根就没有人。

    带路的东江军士卒叫小顺,他就是这附近的平民,不过,他们整个村子的人不是死了,就是逃到皮岛去了,这会儿他们那个村子已经不存在了,这次之所以让他来带路,是因为他家在这附近几个村子都有些远房亲戚,有熟人带路要取得这里老百姓的信任毕竟要容易一些。

    一行人就这么悄摸摸的进了村子,直朝一栋低矮的平房走去,为了防冻,马蹄上都包裹了厚厚的棉布,倒不会发出太大的声音。

    他们之所以这么小心,是不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为按建奴的规矩,每个村子都会安排一两户诸申看着,如果让那些八旗诸申事先发现了,跑出来捣乱可就不好了。

    很快,一行十多人就来到了那平房外面,步卒小顺直接上前轻轻敲门道:“三哥,三哥,开门。”

    敲了一会儿,里面终于有了动静,一个男子的声音小心的问道:“你是谁,你不是我们村的吧?”

    步卒小顺连忙解释道:“三哥,我邻村表叔家的小顺啊。”

    “小顺,你们不是早就逃出去了吗,怎么又回来了!”,那男子焦急的说着,飞快的打开了大门,但是,他抬眼一看,差点又把门关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