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第十七章 荷兰总督的无奈

    第五卷 第十七章 荷兰总督的无奈 (第2/3页)

有航吊,哪怕几千斤的东西提起来都不费劲。

    做航吊吗?

    张斌抬头看了看车间四周的墙壁,开玩笑,航吊的航车本身就有好几吨重,这种厂房根本就承受不住,再说,没有电机也做不出航车。

    他在抬头看了看横梁,比大腿还粗的横梁,千来斤的炮管还是吊的起来的,问题拿什么吊呢?

    对了,还有手动的吊葫芦,那东西倒不是很复杂,就是铁链和齿轮,铁链这时候就有,齿轮也有,张斌立马拍手道:“初阳、长庚,我教你们做个东西,一个人就可以把千斤重的炮管吊起来。”

    孙元化和宋应星立马兴奋的道:“噢,什么东西,双全,快说说。”

    张斌比划道:“这东西并不复杂,就是几根铁链,两个齿轮,大的齿轮挂炮管,小的齿轮给人拉,再弄个罩子防止铁链从齿轮上脱开就行了。”

    这个东西大致就是这么个结构,具体什么杠杆原理,还有止退的卡子,这些东西,张斌再细细一解释,两人便差不多明白了,当然明白了并不等于就没问题了,必须试做,而且还不一定会一次成功。

    不过,这个东西并不是很难,他们大概明白这个意思就行了,多试做几次总是能做出来的。

    炮管吊起来了还要解决搬运的问题,现在他们用的是普通平板车,搬上搬下费劲不说每次还只能搬一根,而且地上的石板已经很多被压坏了,两三个人推都费劲的很。

    这个其实很好解决,做轨道平板车就行了。

    张斌又指着转运的平板车道:“初阳、长庚,这种平板车不行,你们注意到没,他们每次把炮管抬上去差不多要一刻钟,再抬下来差不多又是一刻钟,做低点就没这么麻烦,高一尺左右就行了,那样不就省事多了?”

    宋应星不由为难道:“那样的话轮子没法做啊,木轮子一尺大小的,受不了这个重量啊。”

    张斌立马解释道:“铸铁轮子啊。”

    孙元化看着地面道:“木轮子都把这地上的石板压的不成样子了,铁轮子岂不更加厉害。”

    张斌摇头道:“不要直接往地上压,地上埋两根粗铁条,然后在低矮的平板车下面装四个铁轮子,间隔正好两根铁条之间的宽度,这样铁轮子就正好压铁条上不会压坏地上的石板,对了,铁轮子不能做成平的,向里的一面凸出来一截,这样轮子就卡在铁条里面不会跑出来了。”

    两人均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个东西比吊葫芦还简单,他们只要稍微想想就能明白了。

    张斌暂时也就能想出这么点提高产量的办法了,铸炮的问题暂时也只能这样了。

    要制造超级战列舰,还有个内部结构的问题,别看好像超级战列舰很简单,外面看上去就是密密麻麻的几排炮门,里面的结构要慢慢想,慢慢试制没几年时间肯定是不行的。

    试制就算了,太浪费时间,张斌决定直接抢!

    荷兰人肯定会打过来,而自己这边,有棱堡做依托,肯定不会输,就算脱离棱堡干不过他们,最终他们粮食、淡水、弹药等补给耗完肯定也得回去补充,或许这是个长期的战斗,当然,也有可能自己一次就能将他们的舰队击败,这个就要看到时候的具体情况了。

    不管是持久战还是一把将他们击败,抢他们一两艘超级战列舰应该不是很难,没别的,就因为自己这边人多船多,火枪甚至比他们还先进,只要能靠上去打接舷战,他们绝对干不过。

    一定要抢他们几艘超级战列舰,为了保险起见,张斌决定动用车轮舸,因为车轮舸不需要依靠风力,而且速度极快,完全可以绕到超级战列舰前后两个方向,冲上去,接舷!

    超级战列舰前后也就一门主炮或者副炮,以车轮舸的速度,和他们装填弹药的速度来算,从进入主炮和副炮的射程再到接舷,他们最多有放两炮的机会。

    这个完全可以用数量去堆,前面十艘,后面十艘,你开两炮又怎么样,最多击沉四艘,还有十六艘,靠上去,你就得跪!

    张斌越想越觉得这个战术可行,处理完一些琐事之后,他们便带领舰队开始在东番和珠海之间的海域开始操练夺船战术了。

    就用大福船做为超级战列舰的替身,让水师将士乘坐车轮舸,练习接舷战。

    这个接舷有点难度,因为车轮舸比福船低的多,比超级战列舰低的更多,用梯子和木板肯定是爬不上去的,唯有用钩锁。

    实验了很多次之后,张斌定下了战术,给敌人每艘超级战列舰前后各准备十艘车轮舸,每艘车轮舸上配备二十名火枪手,准备十副钩锁,靠上去之后,十个人在下面火力掩护,十个人用钩锁攀爬。

    从船首和船尾攀爬这种战术还真很少有人使用,所以,一开始,水军将士还十分不适应,爬的很慢,练了很多次之后才慢慢变的麻利起来。

    这又是一年多了,荷兰人为什么还没动静呢,张斌都忍不住派出车轮舸跑到巴达维亚附近去刺探消息了,到底来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