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山中无老虎

    第二百四十六章 山中无老虎 (第2/3页)

    所以心里感到内疚。

    “小念,要进去看看你大公吗?”看我看着父亲遗像发呆,久久无话,潘昌宏在一边轻声问。

    老巫师脸上此时已经盖上了苫脸纸,所以要想看他遗容的话,就得走进灵堂把苫脸纸拿开,将视线从黑白遗像上移开,犹豫了一下后,我轻轻摇头说:“不了吧……等到时候再看。”

    不是不想看,而是不敢看,我怕真真看到老巫师遗容的时候,会更加内疚。

    “也行,那你就随便找地方坐吧,事情还很多,就陪不了你了。”好在潘昌宏,也大致能知道我的心理活动,没有勉强,轻声说道。

    出了灵堂,来到烧着几堆柴火的院子里,主事的人们,正在商量着罗列各种清单,和请先生的事。听了好一会,才从时而夹杂着口音的汉语,更多还是少数民族语言的谈论声中,大致弄明白为什么要请道士先生,而不是请他们少数民族的“指路师”。

    原来老巫师,竟然是真真正正的汉人,还是从外地来的。

    那时老巫师还很小,只有两岁不到,是从外地跟着家人,逃饥荒过来的,家人已经在迁徙途中先后死去,只剩下母亲一个人,带着年幼的他继续找落脚处。

    然而来到我们这里的时候,老巫师母亲就倒下,再也起不来了,幸好倒下的地方离路不远,很快就被人们循着老巫师的哭声发现,救活了过来。

    人虽然是救下来了,但那个年代又是饥荒又是战乱的,尽管我们这地方山高水远,受到的波及不是太大,可人们也是过得紧巴巴的,凭空多出两张嘴,谁家也负担不起。

    好在当时,潘家院有一个叫“潘开忠”的人,快四十岁了都没讨到媳妇,虽然父母早亡,无兄无弟,家徒四壁,但潘开忠除了种田,平时还兼着当巫师,只要勤快一点,填个肚子问题却也不大,于是人们合计一番,征得老巫师母亲同意后,就让潘开忠将他们母子接回了家。

    这个潘开忠,便是老巫师后来的继父。

    天上忽然掉下个“媳妇”,而且还有几分姿色,潘开忠自然很开心,哪怕这媳妇带着个拖油瓶,也一点不在意,高高兴兴的就接回了家,结果没想,“新郎官”的日子,仅仅过了七天后,“新娘”就上吊自尽了。

    虽然摆明是被“坑”了一道,媳妇没真正捞着不说,还莫名其妙多了个儿子,但这潘开忠,却也是个心地善良的老实人,伤心过后,就还是借钱借米的,尽可能“厚葬”了老巫师母亲,也收下了他这个儿子。

    从那之后,老巫师正式改姓潘,并在长大开始懂事后的一天,潘开忠拿出他母亲留下的,有关于生父那边的遗物,准备把他的身世全部告诉他时一把火烧掉,还让潘文忠不要再说那些故事,因为他才是他的亲爹,别的他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听了这话,潘开忠大为感动,此后父子二人,就果真不再提起那些事,潘开忠也将家传的巫术,全部传给了他。

    而见他们父子感情好,人们也就渐渐忘了,那对母子来到这里时的事,无人再提起。

    此后一生,老巫师都没有再说起自己身世,真正把自己当成了潘家人,只在大儿子成年的那一天,对儿女们说过一次,并要求儿女们听过就忘,不许再提起,更不许去寻所谓的根,因为那边的人都已经死没了,不用再去寻。

    此外,就是在得知自己将死后,对潘昌宏表示,希望能用汉族人的方式安葬了,因为要以此告慰性子刚烈,但为了能让他活命,愿意做七天“新娘”的母亲在天之灵,向母亲证明自己没有忘本,只是不想再提起。

    老巫师一生行善积德,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即没有那层血缘关系,也没人会觉得他不是潘家的人,于是才有了,主事的人们,商量请道士先生的事。

    不忘本,但也不辜负早已仙去的养父恩情。听完有关于老巫师身世,以及要用汉人方式下葬的由来,我顿时对这位老人,又有了一层新的认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