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李千树番外(一)

    第577章 李千树番外(一) (第2/3页)

印投下去了。

    可小阴方跟一面镜子一样,直接把印的金光给反射回来了。

    呦嘿,李千树咋了咋舌:还挺横。

    没准,是被师父你的神威给吓住了,不敢出来。唐本初立马说道:现在日头太足,等到没光的时候,我看就行了。

    没光那就得是晚上了。

    李千树沉吟了一下,今天是八月十五,芜菁一早就跟他说好了,今天无论如何,要回大城隍庙过中秋。

    李千树决定,还是先调查调查,这是个什么人吧?

    触目为水,水字空堂一柱独木,双肘外拐——胳膊肘往外拐,一般跟家里人有关。水为阴,这小阴方底下,得是个女的,所以两相融合,在小阴方里呆踏实了。

    这会儿路过一个人,见他们在鸭子桥上呆,就问他们在干啥,是不是什么写公众号的,上这里取材来了?

    这人显然是个本地人,李千树挺高兴,就问他这鸭子桥的具体情况。

    那人也挺爱说话,就把听到的事情讲了一遍。

    原来这个地方闹鬼,是这一年里开始的,而那个伸手的东西,其实抓人的时候,还老伴着一句话:你来了?我等你老久了。

    等人?果然有执念啊。

    对待有执念的,李千树一般不直接剿灭,总还是得帮着他们把事情给弄清楚了。

    眼看着李千树要等,唐本初坐不住了:师父,你先坐着,我买点东西去。

    李千树叫住他:你买什么?

    今儿是八月十五啊!唐本初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我想着给阿琐买点月饼吃——他们西川,不过中秋节。

    哦,今天中秋节了。

    李千树寻思了一下,是得买点节礼。

    这会儿,6恒川也施施然的站起来,奔着外面走。

    李千树赶紧就问:你去凑什么热闹,你又没对象。

    6恒川没看李千树,淡漠的说道:可我有妹妹。

    王德光露出两排锯齿牙,也给李千树进言:老板,你那,可有四个

    李千树心里咯噔一声,是啊!最该买节礼的,好像正是自己。

    反正这个地方得晚上再来,不如也去买买节礼,于是李千树厚颜无耻的跟上了6恒川和唐本初的脚步。

    这边有个美食街,就是那了。

    美食街熙熙攘攘的,都是来买节礼的,一团一团的大闸蟹在大笸箩里面挤挤攘攘的吐泡泡,6恒川对贵的东西总是很有研究,仔仔细细的检查了起来,看这些大闸蟹谁比谁肥。

    李千树一看那些大闸蟹的价格,暗自咂舌,转脸倒是看见了一个小摊子上坐着个老头儿,前面也是小笸箩,里面都是手工的月饼——跟在村里吃的差不多。

    菠萝的,栗子蓉的,豆沙的,枣泥的,一个个又精致又香,李千树看了看摊子前面的价格标签,长舒一口气,不贵。

    李千树现在其实并不缺钱,不过小时候过惯了穷日子了,节俭。

    再说了,一个神灵太奢靡不好。

    雷婷婷爱吃甜,枣泥的准没错,小梁喜欢豆沙,上次见芜菁是喜欢水果的,草莓的就行,至于6茴她爱吃的是高级货,看不上这个,就不给她买了。

    李千树称好了月饼,却现老头儿没注意钱,也没注意称,只走神似得望着鸭子桥附近的人流,不知道在想什么。

    李千树这会儿一低头,看见月饼摊子下面贴着一张寻人启事。

    老伴儿张桂英,68岁,去年走失,有轻微老年痴呆症,出走时齐耳花白短,上穿豆绿褂子,下着紫花裤子,望遇见者与我联系,马炳春,132

    这老爷子夫妻宫凹陷,印堂带青紫。不知道什么时候,6恒川已经到了李千树身后,在李千树背后低声说道:老伴儿肯定是没了。

    李千树心里像是被人给揪了一下。

    他就问这个老头儿:您老伴儿,是在什么地方走失的?

    一方父母神,怎么也得帮帮子民——照着李千树那个多管闲事的脾气,就算不是父母神,他也会帮忙的,所以6恒川老说,他是海边长大的——盐吃多了闲的。

    那老头儿一开始全无反应,还是两眼无神的盯着街市口,旁边一个卖核桃的倒是说道:您几位也别瞎子点灯白费蜡了,老爷子耳朵不行,您要是想跟他说话,得跟我一样。

    说着,卖核桃的凑到了老爷子耳边,大声嘶吼道:马大爷,人家问张大娘的事儿呢!

    那老头儿跟刚睡醒似得,这才反应过来,一双无神的眼睛里顿时有了光:找着了?是不是找着了?

    我只好摇摇头,也跟卖核桃的一样嘶吼了回去:没有,我就是想问问,大娘是从哪里丢的!

    那老头儿立马急切的说道:是在这附近丢的,老婆子腿脚不好,她走不远的,你们看见了,帮我想想办法天气阴了,她要腿痛的,她要腿痛的啊,没我,谁伺候她

    李千树一听这个,心里酸,回头就看向了鸭子桥。

    秋天一来,鸭子桥下的永定河平静如镜,四下里都是银杏叶子的香气,莫名让人很惆怅。

    等李千树把嗓子都吼哑了,才从马老爷子那把事情给问清楚了。

    原来这老两口子无儿无女,就收养了个孩子养老,结果那孩子长大了,在北京工作,一年也回不来几次,老两口子一直靠着做点心的手艺糊口。

    老太太手巧,虽然脑子轻微痴呆,可也没忘了手艺,像是个有惯性的机器,春天滚元宵,夏天炸炸糕,冬天包小馄饨,样样来得,老两口子本来靠着点小手艺,又吃苦耐劳,过的不错,可老太太这么一走,光剩下老爷子——老爷子只会一样,就是做月饼。

    所以老爷子一年三季生意不好,就靠着秋天赚点钱糊口。

    这一阵子,外地的养子来话了,老太太都没了,老爷子还是上北京跟他住吧,一个人在这里孤苦伶仃的,他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