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第五十五章 行路难

    第一卷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第五十五章 行路难 (第2/3页)



    张轩也有一点吃力了。

    张轩为了表示与大队人马同甘共苦,并没有骑马,而且要在队伍前后的跑,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还有小邓所带领的夜不收一次又一次的回报。他行军的距离要远远超过了这些士卒。

    张轩虽然身体还算健康,进入义军之后,也被锻炼出来了,但是让他一口气走这么远,还是有一点吃力。但是他也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咬着牙硬挺住。

    时间一长,张轩发现坚持不下的人反而是自己。

    这个时代的人身体虽然远远比不上张轩,但是一股吃苦的劲却远远在张轩之上。是张轩万万比不上了。

    小丫从小灰身上下来,说道:“公子,你来骑马吧。”

    “不。”张轩说道:“我必须与他们同甘共苦。”

    张轩并不知道该怎么带兵,他不过是接受过一些军训而已,但是他也看过孙子兵法,视士卒为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士卒如爱子,故可以与之俱死。张轩所能做到的也不过如此,与这些士卒一起承受行军之苦。

    来这个世界越长,张轩越明白一件事情,在这一场从五千多万人却只剩下一千多万人的血浪之中,几乎是五个人之中只能活下一个大潮之中。张轩怎么保证自己能活下来?

    必须有权力,没有权力连自己的生死都保全不了,而什么权力最重要,自然是军权。

    眼前虽然只有五百人,还有一些半大孩子。但是张轩所接触到的第一分军权,他本能的牢牢的抓住,说什么也不敢放开。

    张轩拒绝了小丫之后,闷着头努力走。

    太阳在天上好像没有任何西移的迹象,不知道过了多久,西边的天空终于被阳光渲染得通红,张轩也终于看见了大营。

    曹营与献营,以官道为界,左右两边扎营。

    古代行军速度,大多为一日三十里,这是春秋时期都确定下来的。之所以这样做,一来大军行军,有太多辎重了,大量的运输工具,不比张轩如此,张轩这样的行军,简直已经是轻装到不能再轻装了。

    第二就是扎营问题了。

    很多军队,在下午都停止前进了。不是因为别的,需要扎营。

    而后世曾国藩更是将这个原则发挥到了极致,就是结硬寨,打呆仗。罗汝才与张献忠也可以称一声宿将了。胜仗打了不少,败仗了打了不少,如何不知道营地的重要性,故而他们早早就停了下来,安营扎寨。

    大队人马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