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剃发令

    第六十八章 剃发令 (第3/3页)

人,不管名声人如何,都大抵都是北人,而陈名夏等人大抵都是南人。或许有些差错。但是错不了太多。

    而江南等地成为了大夏的核心地带,这样的地带,不打下来,根本收复不了。

    所以江南士大夫对他的用处下降了。

    冯铨自然要分起孰重孰轻。

    一道命令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这一道命令传来,立即在北京郊外,准备起事。

    清军在北京城中的驻军不少,立即有一支清军出击,很容易的剿灭了乱贼。

    是这一件事情,仅仅是开始。

    今后可以说,很多地方叛变,纵然没有叛变,似乎也在酝酿新的叛乱。

    这一段时间,清军各部四处出击,所过之处,犁庭扫穴,将好东西都带回来了。

    如此情况,清军威名之胜,在北方可令小儿止啼,一时间北京平静下来。

    但是暗潮汹涌自不必提。不过这种情况之下,清军在北方的统治,在一场场围剿平叛厮杀之中,更加确立当地的秩序,很多良田,收为八旗所有了。

    不过,这样做并非没有副作用的。

    副作用还很大的。

    大夏这个新招牌。之前根本吸引不了人,主动投奔。但在清军的剃发令之下,却有人主动南投,很多文人士大夫都投南。给大夏带来很多人才。

    当然了,这些人才南投之后,并不一定会出来做官,有很多人隐逸了。

    罗玉龙大喜过望,接纳了不少北方的士卒。就在这一段时间之内,罗玉龙也在处理大夏的事务,与清军借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来整顿各地秩序的时候。而罗玉龙在武昌重整军中秩序。

    而更南方的长沙城之中,隆武帝也在重建自己的军事机构。

    也就是上四监。

    上四监本就是京营的一部分,后来划为太监管辖。而勇卫营就是出自这一部分的。

    所以隆武皇帝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掌握兵权。

    毕竟在乱世之中,没有兵权的皇帝根本没有是用处,纵然不上阵杀敌,但连自保的军队都没有,那更是什么也做不了了。

    好在此刻在隆武帝身边的,不是郑芝龙,而是马士英与何腾蛟。两人都是儒臣,虽然不喜欢隆武尚武,但也知道是非常时刻,不好拒绝。也只能默认了。

    这样一来,隆武帝得已统领自己的第一支军队,人数不多,不过三千人上下,还不满额。不过用来护卫宫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