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刘文秀东行记二

    第七十三章 刘文秀东行记二 (第2/3页)

的。

    洪武帝是君相一体。

    后世皇帝自然继承不了洪武帝这样的行为。内阁就应运而生了,但是内阁先天不足,乃是一个秘书机关发展过来,他最多的是承命办事而已。

    皇帝将一部分决策权,也就是所谓披红之权,放到太监之上。

    这也造成了明朝大臣不与宦官勾连,是不能掌控大权。

    罗玉龙本身对具体行政并不了解,甚至很陌生,他将六部尚书与内阁大学士的职权结合起来,具体关注都是大略,从不关注细节

    可以说除却兵权财权之外,所有决策权下放。很多大事。对大明体制的修改增补。都在内阁层面订下来了。

    内阁权力大增,除却兵事之外的事情,几乎是内阁与司礼监的合体。

    其实清廷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就是在大明制度之上的增补修订。

    大明朝之所以落到这个程度,其实也就洪武体制的崩溃。但是现在最方便建立的统治体系,就是继承明朝的体系,并在在体系之上做出更改。

    从这上面来说,大夏与大清在体制之上,大同小异,都是在民政上继承大明体制,在军事上另开一道。

    不管怎么说,任何体制都强过没有体制。

    张献忠这边完全是没有体制,也没有规矩,张献忠打击面过大,引发了民间群体性恐慌。

    与大夏治下的情况,根本无法相比。

    刘文秀心中感叹没有平息,周辅臣已经将刘文秀安置在驿馆之中了。

    罗玉龙与刘文秀也算是旧识了。

    毕竟双方位置在献营与曹营的地位相差不大,在崇祯十四年之前,在杨嗣昌的天罗地网之下,曹营与献营的联系相当紧密,双方彼此交情不浅。正如汪兆龄的判断。

    对于现在罗玉龙来言,刚刚登上帝位,掌控大夏之后,一方面他要镇之以静,让大夏上下适应他的统治。

    习惯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大家习惯了,罗玉龙的统治也就理所当然了。

    另一方面,罗玉龙也迫切立下一些功勋,好让大夏上下都看见,他罗玉龙,现在的罗珑。决计不是虎父犬子。而张献忠抛过来的橄榄枝,自然是被罗珑接在手中。

    故而刘文秀一到,还没有一日,就得到李国辅亲自来传信,请刘文秀进宫。

    第二日一早,刘文秀一大早,就来到皇宫门口。

    刘文秀来的很早,大早上天蒙蒙亮的时候,就来到了这里,但是仅仅是耳房等候,听

    外面静鞭响后,大队文官入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