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何腾蛟的选择

    第八十六章 何腾蛟的选择 (第2/3页)

尝不可。

    这并非何腾蛟一个人思想,而是大明臣子一脉相承的想法。

    他在权衡之中,也是做到了为大明着想,而并非为一己之私心。毕竟张轩的南征打到现在,几乎进入收官阶段了,谁都看得出,大明在湖南乃是江西一些府县的控制权,已经不可能保住了。

    见事不可为,何腾蛟要做的就是止损。

    他正面对着张应元,如果转向向长沙,前后夹击之下,下场可想而至,到时候长沙再陷落,五岭之北,大明再也没有多是士卒,甚至张轩可以趁势南下两广。倒是大明连最后一块版图也留不住。

    他的决断,再理智不过了。甚至在他看来,是大明如今唯一的出路。

    但是隆武会怎么想?

    离开长沙去广州?

    何腾蛟恐怕隆武不会这样做的。

    人与人不同,崇祯毕竟是正牌皇帝。即便是从北京到南京,依旧有大批人拥护,但是隆武的帝位并不稳固,隆武也知道这一点,故而他登基以来,每每以恢复江山社稷,振兴大明基业为题,天下人都视隆武为有为之君。

    这个时候抛弃长沙城,已经城中忠于他的士卒,孤身逃到广州,且不说大明江山是否有振作之色,单单是如此行迹,恐怕隆武的千辛万苦经营的威信扫地,将来未必有多是实权了。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如果没有权力,还不如一死。

    他这个决断,自认为对得起大明江山社稷列祖列宗,但唯独对不起隆武帝。

    他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其实并非一点惭愧都没有的。

    只是事实如此,不得不为耳。

    明军大举撤退,张应元仓促追击,为李过所伏击,双方骑兵大战一场,却是李过小胜了一场。

    之所以如此,一来张应元没有想到明军会土人撤退。二来,却是张应元的布置之中,固然是一个妥当的局面,所谓进可攻,退可守,是一个中庸的局面,也就是攻不猛,守也不坚。在追击的时候,反应也有一点点慢。张应元仅仅抽调了少部分骑兵追击,并没有将手头骑兵全部投入,毕竟张应元手中的骑兵被一次次抽调,但是六七千精骑,还是有的。

    如果双方决战,张应元的骑兵未必不是李过所部的对手,只是事发突然,李过又早有准备,根本就是一场伏击。张应元先锋应付不了,也是清理之中。

    不过,张应元立即重振旗鼓,再次追了上去。

    这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