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大朝会二

    第九十八章 大朝会二 (第3/3页)

张轩说道:“而今与清军大动干戈,  力有不逮,但是在金华府上与清军掰掰手腕,却是可以的。只是大军出动之前,孤能给你的帮助有限。只能靠你自己了。”

    许都说道:“臣明白。”

    张轩说道:“好了,张卿,继续说,大军东进,水路为上,船只够吗?”

    许都入坐之后,张质说道:“这一件事情,是由周辅臣长江水师负责管理。这些事情,他最清楚。”

    周辅臣听了张轩的话,立即说道:“而今长江水师的船只不够,必须征召民船。民船数量不定,大军如果分成数批的话,是足够的,如果大军一起东进的话,臣就不大清楚了。”

    “为什么吗?”张轩说道。

    周辅臣说道:“陛下虽然因为清军占据下游,航运不通,但是这些船只还能跑有限的航道,这些民船不管是渔船,还是商船。都是一日不能停息的,而今距离出兵之时。尚有一段时间,故而到时候能在武昌一带征召多少船只,陛下让我现在说一个数,实在不可能的。”

    张轩沉吟片刻,说道:“两件事情,第一是再造一批船只,反正距离大军出战还有一段时间。第二,就是将长江沿岸的所有船只,都编号造册。这一件事情,张卿,这一件事情,你也要关注一二。”

    对长江船只的登记造册。对长江的统治能力,有极大的好处,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用处。

    不仅仅是军方要用,故而张轩也让张质参与进去,而且他也担心周辅臣做不好这样的事情。

    周辅臣麾下能打能杀的人不少,但是能做文书工作的人却不多。这种事情,还是张质来办要好得多了,而且要确定船只管理制度。这件事情,张轩私下也要与张质商议一二。

    “是。”张质说道。

    张轩说道:“清军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郑廉在张轩身边站了起来。

    郑廉在大殿之中的位置有一些特殊,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东西对坐,唯有郑廉就坐在张轩身侧。微微靠后的地方,这个地方除却郑廉之外,还有几个书吏了。他们比郑廉的地位还要敌,一个个奋笔疾书,将大殿之上所有花都一一纪录下来。

    郑廉说道:“清军十王多铎,已经统领大军东进浙江,一路之行,攻城略地,对背叛清廷的人,手段酷烈之极,牵连各方名族,强制推行剃发令。所到之处,可以说是民不聊生。百姓不堪重负,纷纷反抗,以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