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登基

    第一百二十一章 登基 (第3/3页)

    ,称什么都一样。

    但是此刻,他才知道,皇帝是真不一样,与是总理,总统是不一样的。

    盖因,在中国古老的传统之中,乃是天子,授命于天,自然带着一股神圣的意味。虽然这一股神圣之意,越往后来,就越淡薄,但是在很多古人骨子里还是有的。说起来,日本人将天皇看做半人半神,似乎才有一点中国皇帝的本意。

    一登皇位,他即便再告诉自己,没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但实际上,张轩周围所有人都有极大的变化。当然这种变化并不是从今日开始的。但也不会在今日结束。所有人都要适应,大夏新皇帝了。

    张轩带着几分耳昏脑热,登上玉辂,一路回到武昌城之中的楚王宫之中。

    张轩坐在大殿之上,群臣纷纷落座。

    这也算是张轩一个举动吧。

    似乎从宋代之后,大臣上朝都是站班。这一次翰林院的方案,还是老一套,只是被张轩否定了。为这些大臣都安排了座位。当然了,翰林院一些文臣,既感激张轩对大臣的礼遇,但又觉得这不合传统。这种内外纠集之下,他们弄出一个折中的方案。

    群臣的座位是跪坐,就是秦汉之际的跪坐。

    张轩也无可奈何,只能允了,很多事情不能一步到位,要慢慢的来。

    大臣纷纷跪坐面前都有一张矮几。上面光滑如镜。什么都没有。

    当然了,并非什么人都在御前有座位的,纵然张轩愿意,这大殿之中,也没有那么大的地方。还有不少臣子,站在后面,一直排列出大殿外面去。。

    张轩正欲说话,却见杨辅国悄悄的来到张轩身边,留下一纸文书。。

    张轩立即知道,有意外发生了。

    原因很简单,登基大典,乃至于封赏,这些事情,张轩早就与下面的人商量过了。虽然没有排练,但是大家都知道该做些什么。张轩可以肯定的是,在之前的安排之中,决计没有这一出。

    而且,李辅国乃是北京内书堂出来的,又跟随罗汝才,罗玉龙两代皇帝,决计不是一个不知道轻重的人,在这样庄严的时刻,给他十八个胆子,也不敢乱来。

    这样的情况之下,他还敢这样做,就一定说明,有十万火急之事发生了,一定要送到张轩面前才行。

    张轩不动声色的打开文书,微微垂目瞄了一眼。呼吸顿时一乱,随即又被张轩调整好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将这文书藏在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