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清使南来

    第二十三章 清使南来 (第3/3页)

都迁回武昌。

    武昌在军事上的风险也少很多。当然了这些人也是两湖籍的人比较多。张轩从武昌起兵,政府之中,有一些这样的人,也是很正常的。

    张质说道:“打仗的事情,臣所知不多,只是有一件事情,臣却清楚,朝廷开支浩大,即便是陛下有整顿全军,裁撤军队之心,这一件事情,能在明年一年内做完就是好的。”

    “以臣之见,朝廷十年之内,不可言兵。与其如此,不如与东虏缓和一二。”

    张轩说道:“十年,是否太长了?”

    张质说道:“十年还是臣少算了。”他细细算来,说道:“明年裁撤兵额,安置费用,还有各地灾民的重建,减免钱粮,能没有亏空,臣就已经谢天谢地的了,以臣之见,在昭武三年,国库才能有些积蓄,以三年积攒一年为论,在昭武十年,大抵有能数千万两的结余,够陛下打上一仗,如果陛下想要一战定胜负的话,这几千万两还是不够的。”

    “所以说十年还是少的。”

    张轩微微有些头疼,暗道:“只觉得当初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也能打仗,而今坐拥天下半壁,却打不起仗了?”

    当初在罗汝才的军中,哪里有什么饷银啊?有一口饭吃,就谢天谢地了,人死了,找一个地方一埋,也就算了。哪里花得了许多银钱,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

    什么都要钱,什么都离不开钱。

    军队的饷银,官员的官俸,乃至于赈灾,水利,制造局的建设等等,张轩对明朝很多政策都看不惯,但是想要革新,第一件事情,想的也是钱。张轩当初打残明的势力,还可以以战养战。

    但是而今与东虏作战,万万不可存此想法。

    一来是,软骨头都啃光了,剩下来的都是硬骨头。与东虏大战,张轩可不敢如此拿大。

    二来北方远远不及南方富庶,东虏收刮还狠,即便能打赢,在这样艰难生活的百姓身上刮油水,张轩于心何忍。思来想去还是张质说得对,一旦北伐之战掀起,非白银数千两能下的。、

    军费开支哪里有限制,一打起来,耗费亿万都是正常的。如果紧急凭借国家正税,一年一千多石粮食,顶多再有一千万两上下的白银。每年能结余三百两白银都是多的。

    十几年才能攒下来军费。有文景之积累,才有汉武之北伐。这倒是正理,但是张轩却不想将这一件事情,留给儿孙辈。一时间张轩也无心不管清使的事情了,将心思放在财政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