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出兵准备

    第九十八章 出兵准备 (第2/3页)

杂途进取策略之一。但是张质却有一些犹豫,一来不知道如何设计胥吏升官的渠道,并保证实行下去。在明朝其实小吏有成为官员的途径,就好像是国子监监生能够做官一样,只是到后来都形同虚设了。只剩下科举一途。这都要考虑的。

    二来,就是张质作为进士出身,他对胥吏的印象并不是太好的。

    今日见了周昌,他心中暗叹,莫非是自己先存了偏见。

    出兵诸多事务最忙的并不是张质,而是张轩。

    首先张轩召见了冼子靖。询问冼子靖铸币厂的产量。

    这半年来,冼子靖已经建造出一整套水力铸币器械。借助水流之力,效率大大增加,水锤的力量加强之后。所铸造出来的银币在美观之上,更胜一层楼。似乎比铜钱上面的图案还精致一些。

    张轩拿着手中的新币,轻轻的摩挲,问道:“而今产量如何?”

    冼子靖说道:“已经将户部所有的存银都打造成银币,今日秋税方入库。就等地方上的银子到了。”

    秋税在秋后就开始征收,但是很少有在一个月之内,就能征收好的,一般要拖几个月。在第二年,开春之前为截止。故而这一段时间,正是地方上就赋税上缴的高峰。

    冼子靖已经在等地方上缴税银了。

    张轩在江南已经丈量土地地方按照一条鞭法旧例来办,而对湖广一带赋税,却要实务缴纳,也就是要粮食。不要银子,故而流到冼子靖手中的银子,就更加少了。

    按理来说,从货币赋税倒退到了实物赋税,是一种倒退。但是张轩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数十万大军要吃饭,还有一些劳役,官府也要支付口粮,如是等等,朝廷所需的粮食缺口太大了。

    如果全部征银,那么朝廷还要拿银子买粮。其中多一流程,就多一些弊端。而且粮食关系国家安全,朝廷即便不能全面掌控也要掌控相当一部分,于是就形成了江浙折银,湖广折粮的局面。

    张轩还规划沿着长江,建立起几个大粮仓,方便调动粮食,支援军需。不过而今却还没有这个必要,盖因朝廷的开支浩大,很多地方都弄得紧巴巴的,粮食一到手都拔出去了,根本没有多少存粮。

    也是张质运筹得力,忙得脚不点地,才没有让财政上的危机蔓延到其他方面来,这也是张质反对张轩动兵的主要原因。

    如武兴四年大战,绝非一两年之间,就能恢复元气的。

    张轩细细算了算过手的银两,大抵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