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拾残局二

    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拾残局二 (第3/3页)

然以杨展的名义招揽百姓士绅。

    很多地方都不用打,只要亮出杨展的名头,他们都开城投降了。

    这一带本来就是杨展的老巢,杨展历次大战,护卫生民百余万之多,这些人都念杨展的旧情。如果在大胜之前,这分旧情算不了什么,但是清军大败之后,这些纷纷归附。

    归附之后,也从这些地方弄来一些粮草。

    这也是一个粮草来源。

    剩下的一个粮草来源就是重庆了。

    得到泸州大捷之后,贺虎头一边向南京报捷,一边派兵西进,水陆并进之下,长江以南的土司,县城纷纷归附。如此一来重庆与合江,江安等县,都连成一气了。

    并将好些粮草从重庆运到了李定国大营之中。

    如此一来大军的粮草危机,就解决了。

    更重要的是运输手段的改变,让支撑大军的消耗,减少了不知道有多少,如此一来四川大军虽然消耗比较多,但是朝廷未必不能支撑了,甚至说起来,比这些大军驻守云贵消耗还少一点。

    再加上泸州与叙州府长江以南好几个县,地势也很平坦,粮食产出并不少。只要休养一两年,估计单单靠这几个县,就能解决不少粮食问题,对军队长期驻扎四川之内,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以防万一,李定国一边稳定住长江以南的地区,就将心思放在另外一件事情上了。

    就是盐。

    吴三桂赖以与夏朝交易之中,最大宗的货物,就是盐与马。

    马一般从西北而来,一时间李定国也接触不到,太远了一点,但是盐却是李定国能够够得着的东西。

    四川的盐场自然是以自贡为最大。而自贡就长江以北不远处,如果李定国能打过长江,自贡自然能到手,但是吴三桂决计不会退让了,自贡代表是真金白银,决计不会轻易让出的。

    不过,四川并非除却自贡之外,其他地方都没有盐场了。

    只是夏军在四川境内,仅仅占了一个重庆,还类似于孤城,清军就在城外不远处。即便是重庆辖地之内有产盐的地方,也只能放着,不能开采。而今泸州大捷之后,这样的局面就改变了。

    李定国虽然打不起什么打仗了,但是修饰一下两边控制线,将几个盐场加强护卫,大力开采,却是可以的。如果能开辟出新的盐场就更好了。 虽然或许一时间不可能代替自贡盐的位置。但是也可以为朝廷带来财源。用于四川境内的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