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事缓则圆

    第二十六章 事缓则圆 (第2/3页)



    多尔衮的势力,也未必能做道的。

    如此清廷就进入左右摄政王秉政的时局。

    一时间平静无事,似乎多尔衮之死,就好像是一块小石头投入平静的水面,引起一丝波澜,随即消失不见了。

    北京城中的消息,传到了南京,南京朝廷之上,一时间失声。

    南京乾清宫之中,张轩坐在主位之上,左右分内阁与枢密院大臣落座。

    张轩闭上眼睛,捏着鼻梁。用力的在黑暗的视界之中,按出各种各样斑斓的色块。心中很是失望。

    他之所以失望,是因为他失策了。

    内阁以张质为首的文臣,与枢密院以袁时中为首的武将,他们争论的焦点,都在要不要大举北伐,以及朝廷的钱粮是否足够支撑。但是他们有一个共识,就是多尔衮之死,定然会给清廷带来混乱。

    唯一区别的是混乱的大小而已。

    这是北伐可乘之机。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多尔衮之死,这样大事,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过去了。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北京城中的权力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唯一的变化,大抵是阿济格换了多尔衮而已。

    也就是说,张轩之前所想的种种策略,都落空了。

    张轩如何能不失望。

    他睁开眼睛,叹息一声,说道:“事到如今,清廷处置无懈可击,北伐的时机不到,诸位这几天都累了,好生回去休息几日,这三日不上朝,就当是我对多尔衮的尊重吧。”

    “陛下。”文安之猛地起身,说道:“北京之事,决计没有结束,而仅仅是一个开始。”

    张轩微微有些奇怪,因为文臣一边,几乎众口一词,想要劝说张轩暂缓北伐,而今北方的局势,是有利于他们,张轩看得清清楚楚,当北京的消息传来,张质与姚启圣可以长出一口气啊。

    只是文安之这又要说些什么?

    张轩说道:“文先生,觉得北京还有变数。”

    文安之说道:“陛下,阿济格此人比多尔衮如何?”

    张轩说道:“不如。”

    文安之说道:“多尔衮摄政之时,清帝不过九岁孩童,而今清帝已经是少年了。又有清廷太后,郑王,礼王,等宗室王宫护持,外有北方将门为姻亲,大势比之当初好了不知道多少,而阿济格此人何止不如多尔衮,是远远不如。为人粗暴,以不识书为能。如此满清的汉臣,定然从之归清帝。如此不过数年,阿济格必然失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