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议和

    第二十七章 议和 (第3/3页)

两方一些有争议的地方,划分开来,首先是就是辽东金州卫,与鸭绿江以西,千山以东,这一片狭长的沿海地带,因为从这里能直接威胁到辽东盛京。

    但是吴梅村决计不同意。

    阿济格这方面提出,让四川让出川南等地。交换这些地方。

    当然了阿济格也不傻子,之所以让川南,是因为川南以及岌岌可危了。

    李定国这一两年虽然没有大打,但是小打,却没有少过,而且川南多有土司,这些土司在清夏之间来回摇摆,吴三桂虽然压也派人争取,但是总就比不上夏朝钱多。

    更重要的是,这些的地方都是控制在吴三桂手里。

    吴三桂听闻多尔衮死了,跋扈之态,越发嚣张。

    阿济格自然要打压一番。

    这一件事情,双方唇枪舌战,议论不绝。暂且谈不拢。

    第二件事情,就是互市。

    南北之间,有太多的东西可以互补了。

    两淮之间的盐,与南方的粮食,都是极其需要的。

    纵然张轩在盐政上采取非常措施,又大力开采川盐,但是夏朝民间,盐价腾高,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毕竟提高产量,并非一日两日就行了,而今张轩措施能让各省百姓能吃上盐,已经不错了。

    至于粮食,南方本来就是主要产粮区。

    这几年没有打仗,虽然谈不上风调雨顺,但是张轩的治理还算得力,民间元气恢复了,粮食也有几分积累。但是清廷这边,北方赤地千里,绝非一日可以恢复的,更不要说,清廷连年征战,几乎是竭泽而渔了。

    所以说,清廷官府粮食尚有一些,但是民间早已缺粮,缺的厉害。

    这一件事情,吴梅村虽然没有直接点头,却是暗示可以通过的。毕竟这一件事情,是两便之事。

    至于阿济格其他的事情都是小节了。

    只是谈判也是需要时间的,在谈判期间,双方都约束双方士卒休战,从武兴年间开始的,双方斥候见面就厮杀,必取对方首级而后快的局面,得到了缓解。而今双方的斥候,即便是远远的看见了对方,也是遥遥对峙,剑拔弩张,然后缓缓的后退,只到双方退到百步之外,才敢转身回去。

    一时间,似乎两国真有休战之意,从崇祯年间天下大乱到而今,二十余年,天下方才有一丝太平之色。在南京很多士子大臣,并不知道这议和的虚实,反而欢欣鼓舞,对他们来说,不打仗却是一件好事。至于枢密院却不知道按住了多少封下面将领的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