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小孝与大孝

    第886章 小孝与大孝 (第2/3页)

忆父母、先祖的恩德,思自己之责任。我们就有了重新面对生活的新打算,思考如何生活。

    其实!这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孝”!追忆父母、先祖,孝顺活人。一个人只有在家做到孝,走进社会才能做到忠。如果老百姓都能够这样去做,民风就会纯朴、善良起来,社会的风气就会日趋厚实起来,人们都会殷实起来。”

    “很好!你的这一段回答,是孔子之‘学’的延伸,是‘学而篇’的延伸,是孔子学说思想内容的延伸!好!”

    “谢谢乐伯伯夸奖!”

    “其实!你这一段话,是对孝的解读:我们为什么要孝!孝的意义和作用!”

    “谢谢乐伯伯!”曾参谢道。

    嘴上是在感谢,可曾参不得不服:乐歌乐伯伯还真的不是简单人物?他是什么都懂啊!我如此编排,他都看出名堂来了!不得不服他啊!

    “再接下来,你编排了一段学长、学弟他们的讨论进去。很好!作为同学,相互讨论很正常。还有!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也说明你先生会教学啊!说明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很好!好!你这种编排很好!”

    “谢谢乐伯伯!”

    “但是!”乐歌话锋一转,说道:“可以删除一些内容、废话的!”

    “哦?”曾参一听,急忙把《论语》拿了起来,认真地看了起来。

    “你可以把这一段编排进去,其他的都删除!不不不!我只是提出参考意见,你自己作主吧!”

    “那么?乐伯伯!我?”曾参看了看,决定道:“要不?我把这一段编写进去,其他的都删除掉!如何?”

    “哪一段?”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解读道“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他是好管闲事、多嘴多舌呢?还是人家国君愿意告诉他的?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人家国君愿意告诉他,老师并不是好管闲事、多嘴多舌。但他的好管闲事,多嘴多舌,或许与别人的好管闲事,多嘴多舌不同吧?人家愿意告诉这些,而不是他打听的。”

    “你在这里是以先生为比方,来说明修养的吧?”

    “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