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继续读《论语》

    第925章 继续读《论语》 (第3/3页)

“嗯!好!继续往下读!”乐歌道。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哦?”乐歌打断道:“这一篇专门写冉雍(仲弓)的么?”

    “不!不是!乐伯伯!”

    “嗯!继续往下念!”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应道:“鲁哀公问先生: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先生回答说:我的学生中有一个叫颜回的,他最好学。他还有这些优点:他从来不迁怒于别人,也从来不犯同样的过错。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我的学生中,再也找不到象他那样的人了,没有谁算是好学的。”

    “这?”乐歌应道。

    想起颜回,乐歌心里很难过。颜回是一个老实人,也很勤快。给他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唉!此话表露出先生对颜回不幸早逝的婉惜。”

    “往下读!”乐歌摆了一下手背,说道。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释道:“先生的学生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子华的母亲向先生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先生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先生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先生说:子华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呵呵!”乐歌笑道:“从这一段开始,才是你这篇‘雍也篇’的主要内容、意思吧?”

    “乐伯伯!”

    “子华是谁?”

    “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先生的学生,比先生小42岁。”

    “哦!”乐歌应道。